浅议水文与苏州建筑互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水文与苏州建筑互动

浅议水文与苏州建筑互动   摘要:水与建筑的关系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在江南水乡的城市当中,水对于建筑的影响,更是有着长足的历史。本文通过水与苏州文化及建筑渊源的浅析,将水与苏州建筑之间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文化,苏州建筑,影响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 A   1.东吴水文化   苏州,古称吴、会稽、吴州、吴郡、平江等,别称有三吴、吴门、姑苏、长洲、茂苑等。隋置苏州,延称至今。苏州现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 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南有澄湖、淀山湖等,周边大小湖泊、水道星罗棋布,自古以来雨量充沛、水网密布。明代散文家钟惺云: “出江行三吴,不复知有江。入舟舍舟,气象大氐皆园。“京杭大运河从苏州城区环绕而过, 与长江、 太湖、苏州护城河及城内数百条河道互通互融,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水系。苏州城水系大半来源于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孕育着吴文化,传播着吴文化, 并为苏州整个城市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自然条件。   水是江南的灵魂,柔水三千,编织出的是水乡江南的独特风光。人们与水为伴,与水共存。也正是如此,苏州,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在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和江南水乡的濡染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水文化内涵。形成了他特有的城市风貌。在这特有的城市风貌中,水的温柔,水的力量,水的清新,都融入到了苏州的建筑风格中。   在14.2平方公里的平江古城内,宋代有河道82公里,桥305座,河道的密度高达6km/km2。宋代的《平江图》更是能够清晰的反映出当时苏州城的水网规划和水城的风貌,至今仍然是世界上城市规划布局的范例之一。明代的城内,共有七条大河,120条小河,呈现的是三横四纵的直流向。也正是这样形形色色又多种多样的水网,对苏州这一江南地区水乡城市的建筑风格,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而且因为水网的方正,苏州的巷坊多与水巷平行,而这些巷坊大多都是有一面沿着河岸展开的。这使得,苏州的建筑与水有着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   2.水之于苏州建筑:   当我们在说??苏州建筑的时候常常用清秀、精巧、清逸、雅致这类的形容词。而营建出苏州古城特有的街巷、院宅、水道、石桥、园林、塔与庙等各种建筑和环境,他们所拥有的样式、比例、尺度、材质、色彩和空间关系、虚实对比等建筑的词汇和手法,都是古人们所创造的,是苏州长年来历史的积淀。而在这风格的   1)水在建筑中的脉络之用:   说到苏州建筑,自然而然在人们的脑海中,第一个联想到的便是苏州园林。而苏州园林中,水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游走于苏州园林之中,就会觉得原本零零散散的房屋、树木、花草、小桥不知怎的就被一条条无形的纽带所连接着,使人觉得疏密有序、错落有致,如画般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是什么将其联系呢?仔细观察后我们便会发现——水就是各种纽带中最重要的一条。 亚里斯多德认为,“美与不美, 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 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 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苏州园林中的“水”就是将苏州园林中各种零散景物结合成统一体的纽带。“园林离不开山, 也离不开水。 如果说,山是园林之骨,那么,水就可以说是园林的血脉”。 清嘉道年间的画家郑绩在其《梦幻居画学简明·论泉》中对水也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言论: “石为山之骨, 泉为山之血。 无骨则柔不能立, 无血则枯不得生。 ”虽然这段话讲的是在绘画方面山水之间的关系, 但也同样适用于园林美的构成。在园林中山石、建筑为固体形态, 属刚;而水为液体形态,属柔。 园林中山石建筑可赋予水各种形态,水则回报山石建筑以生机,以达到“互妙”之作用。   园林建筑与水有多种结合方式,苏州西园湖心亭点缀于水中间 ,四面环水 ,成为构图中心;从网师园到风来亭的一面与岸相连 ,三面临空 ,突出于水面之上 ,戗角高翘 ,翼然欲飞;拙政园小飞虹则跨水而成 ,犹如彩虹 ,卧于水面;有时把水引到建筑庭院空间 ,如拙政园中部池水自倚玉轩分出一支向南展延至住宅墙边 ,小飞虹与小沧浪在东西方向横跨水上 ,与两侧亭廊组成一个闲静的水院。   说到与水的结合,更不得不提的便是沧浪亭了。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南宋初年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沧浪亭三面皆水,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古城“千古沧浪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可见,沧浪亭的水就像它的灵魂一样,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山顶上的沧浪亭高踞丘岭,飞檐凌空。亭的结构古雅,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五六株。亭上石额“沧浪亭”为俞越所书。石柱上石刻对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