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女权抗争中自梳女风俗考
中国女权抗争中自梳女风俗考
[摘 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处于“从父、从夫、从子”的三从地位,女性价值在于照顾公婆、生儿育女,女性角色是贤妻(媳)良母。近代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她们以“自梳”仪式抗拒正统婚姻,在与主流文化的抗争与妥协中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关键词]自梳 主流文化 抗争 妥协
从出生的诞生礼到死亡的葬礼,人在一生中的几个重要环节上都会经过具有一定仪式的人生仪礼,使人实现从一种社会状况向另一种社会状况的转变。女性生命历程的重要关口,也都有相应仪式象征性地引领她们渡过生命的关节点。其中,婚礼是女性人生仪礼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通过婚姻仪礼女性实现了人生中最重大的社会角色转变。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出现了一类特殊的女性群体,她们通过一种特定的仪式,自行易辫而髻,以示自己终生独身不嫁,这种仪式??称为“自梳”或“梳起”,通过这种仪式的不婚女性被称为“自梳女”。本文是以梳起、梳起之后、年老死亡三个时间阶段为线索分析自梳女对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社会的抗争与妥协,以及在争取女性权利中的不成熟与贡献,客观地看待自梳女这种特殊的社会风俗。
一、自梳女的兴起及发展概况
(一)、自梳与不落夫家
“自梳”与“不落夫家”曾盛行于粤中的顺德、番禺、中山、南海等县,是封建制度下的特殊风俗。“不落家”是指女子婚后仍居住在娘家,不住夫家,等怀孕后才正式到夫家过夫妻生活。宋代《太平寰宇记》载:“古党洞(废党州)夷人索妇,必令媒人引,女家自送相见后,复即放女归家,任其野合,胎后方还,前生之子例非己有。”明代《赤雅》载壮族婚俗:“娶日,其女即还其母家,与邻女作处,间与其夫野合,有身乃潜告其夫,作栏以待生子,始称为妇也。”有关珠三角的“不落夫家”的记载有:《屈翁山年谱》载:“翁山(屈大均)因前妻仙岭乡刘氏不落家,而以王华姜为继室。”翁山娶刘氏, 在康熙元年。乾隆《顺德县志》云:“旧习女子未嫁与邻姊妹处,谓之金兰。嫁则视夫如仇敌,率数日返,岁以时节至,必食母之食,强之则以死誓,非嫁三四年或孕,不守妇道也。父母畏其轻生,贻讼累,亦即听之”。乾隆15年(I750年) 《顺德县志》载: “……女多矫激之行,乡中处女与里女结为姊妹,相为依恋,不肯适人。强之适人矣,归宁久羁不肯归夫家,甚或白缢自溺…… ”。与其他“不落夫家”风俗相比,珠三角地区的“不落夫家”对传统婚姻的抗拒更为激烈,她们恪守贞操,有时甚至不惜以死来抗拒正统婚姻。珠三角地区的不落夫家的妇女在婚后常归母家,避免与丈夫履行两性义务,也不与其他男性发生两性关系,名曰已婚,实则独身。乾隆39年(I774年) 《番禺县志》载: “国朝百年来,番禺邑,其所称贞女者志不绝书,而其甚者,相约不嫁,联袂而死。”这是对珠三角地区女子不嫁风俗的最早文献记载。珠三角地区的“不落夫家”与“自梳女”实质上都是坚守独身,但是又不完全相同,前者有名义上的丈夫,而后者没有。不论从时间还是内容形式上看,“不落夫家”都可以看做是“自梳女”风俗的一个历史基础。
(二)发展变化
19世纪至2O世纪初,“自梳”在珠三角日渐盛行。咸丰三年(1853年) 《顺德县志》载: “昔人所谓妇女恋金兰,归母家不时返者,穷村僻壤囿于故习者有之,今则厥风大革矣。”据记载,广州市番禺区在“光绪、宣统年间(1875―1911),南村人口多达数千人,一年之中,女子出嫁者不过数人。1905年甚至无一人出嫁。民国二十二年(1933)《番禺人口调查报告书》载:“全县自梳女共7Ol1人。其中一区1055人,二区4908人”。在南海县(现为佛山市南海区)西樵简村,“该乡抗战前连续八年,没有出嫁过一个女子,通通都‘自梳’起来。”
又据解放初在与简村为邻的杏头乡调查,该乡1523个女人中,就有200多个“自梳女”。据广东妇女联合会1953年调查,番禺第四区大龙乡全乡2028名妇女中,仍有“自梳女”245人,占妇女总数的12 % 。同一时期,中山的沙萌乡,仍有“不落家”的妇女46人。这股风俗潮流一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才近乎。
二、梳起
(一)盘头梳髻
《礼记?内则》说: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即簪子,意思是女子到了15岁,用簪子把头发盘起来表示成年,可以出嫁了。《礼记?曲礼上》载:“女子许嫁,笄而字。”,“字”,《礼记?士昏礼》释为:“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女子许嫁之年称为“及笄”。由此可知,梳髻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成年,二是娶嫁时的必经礼仪。《顺德县志》(二十四卷?民国十八年刻本):“古有冠、笄之礼,邑则临娶而始冠,临嫁而始笄,……”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下)》中收录的广东地区几乎所有的县志都记载男子临娶始冠,女子临嫁始笄。在出嫁前后,请人给新娘“上头”,把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三一EBZ200悬臂式掘进机使用说明书.pdf VIP
- 教学能力比赛-教学实施报告(基础会计).pdf VIP
- 古典文献学第十章 文献的整理 : 校勘与辨伪.ppt VIP
- 学校食堂供应商评价表(参考模板).doc VIP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docx VIP
- 禁毒教育知识培训.pptx VIP
- JB-QB-FS5101火灾报警控制器_使用说明书.pdf
- 2025上半年中级软件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综合知识)》新版真题卷(附详细解析).docx VIP
-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全册).pptx VIP
- 中小学校教师师德师风专题培训讲座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