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编剧理论视野中亨利易卜生.docVIP

西方现代编剧理论视野中亨利易卜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现代编剧理论视野中亨利易卜生

西方现代编剧理论视野中亨利易卜生   摘要:在西方戏剧发展史上,有着“现代戏剧之父”的挪威剧作家亨利·易卜生是公认的继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廉·莎士比亚之后又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戏剧大师。在以往的易卜生研究中,通常过多地关注其“社会问题剧”在思想内容上的价值和意义,较少谈论其在戏剧技巧上对于现代戏剧的独特贡献。而通过西方现代编剧理论家们对于易卜生编剧艺术的剖解,有助于我们了解和认知易卜生对于现代戏剧的开创之功,除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之外,还应包括精湛的编剧技巧。   关键词:西方现代戏剧;编剧理论;戏剧创作;亨利·易卜生;威廉·莎士比亚   中图分类号:J80文献标识码:A   在西方戏剧发展史上,有着“现代戏剧之父”的挪威剧作家亨利·易卜生是公认的继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廉·莎士比亚之后又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戏剧大师。在论及易卜生对于西方现代戏剧的影响方面,英国20世纪剧作家萧伯纳的《易卜生主义的精华》对易卜生戏剧中所表现出对于社会现实毫不妥协的批判精神的肯定与激赏,无疑是最为人所熟知的。然而,全面地检视萧伯纳所归纳的“易卜生主义”,决不单纯地局限于社会批判一个方面,而是涵盖了易卜生戏剧创作思想主旨与艺术创新的多方面内容。尤其是对于易卜生编剧新技巧的总结与论述,更是萧氏本人颇为看重的“重大发现”。[1]事实上,在萧伯纳从编剧视角关注易卜生戏剧创作的同时,20世纪西方现代编剧理论中的两本经典著作英国威廉·阿契尔的《剧作法》(1912)和美国乔治·贝克的《戏剧技巧》(1919),都以易卜生剧作为个案,详细剖解了易卜生戏剧创作所体现出来不同于传统戏剧写作的现代技巧。那么,西方现代编剧理论为什么会如此关注易卜生编剧的现代技巧?以及西方现代编剧理论对于易卜生编剧现代技巧的揭示又会我们重新认知易卜生戏剧有怎样的启示呢?   一、西方现代编剧理论关注易卜生编剧   技巧的时代语境按照英国易卜生研究学者艾罗尔·杜尔巴赫在《二十世纪的西方易卜生批评》一文中的归纳,萧伯纳的“易卜生主义”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反理想主义的??见;二是以一种全新的颠覆式的戏剧形式去打击斯克里布和萨尔杜的垂死的戏剧;三是易卜生的技术革命,通过不确定的和相互冲突的观点讨论和争辩;四是易卜生的一种全新的无泪悲剧模式的创新,把戏剧从无悲剧元素的眼泪中拯救出来,因为这个旧模式早已充斥了情节剧的舞台。”[2]在以上四点中,除了第一项的“反理想主义的偏见”属于易卜生戏剧思想方面的内容之外,其余三项都是属于易卜生戏剧在戏剧形式上的艺术革新内容,而且点明了易卜生戏剧形式革新的针对对象就是以法国剧作家斯克里布和萨尔杜为代表的情节剧。   情节剧(melodrama)是18世纪初在西方一个由melo(曲调)和drama(戏剧)组成的合成词,最初的本意是指加上插上音乐的戏剧;而剧中的音乐,原本用来填补剧情进行中的空隙,稍后则用来烘托气氛或渲染效果。所以,情节剧的本义,原先只是“乐剧”,只是到了后来,为了制造轰动效果,耸人听闻的事件越来越多,音乐逐渐变得多余并被取消,情节压倒一切,遂有“情节剧”的称谓。按照英国学者詹姆斯·L.史密斯(James L. Smith)的分析,“情节剧”的标准情节就是两点:其一,“情节剧”几乎无一例外地遵行这样一个简单易行的公式:“找一个天真无邪的男人和一个无人保护的女人来,这两个人均是极为可敬的,并且是白璧无瑕。深为同情地表现他俩,这样观众便会与他们认同并抱有他俩所具有的种种希望。然后便用你所能想出的一切障碍来妨碍他们:坏人迫害他们,让他们命运多舛,把他们抛进一个敌对的世界里并使他们的生命时刻受到威胁。在舞台手段所能容许的范围内有效地把这些激动人心的事件加以戏剧化,用音乐增加其悬念性,然后再用笑和眼泪来使之舒缓下来。到了最后,在败局似乎无可挽回之际,却让男女主人公反败为胜。让坏人失算,让倒运变成福星高照,实质性的危险得以克服,而美德最终得到了无穷欢乐的报偿。”[3]其二,“情节剧”的惯用手法:长期丢失的孩子,谎话连篇的书信,泄露隐情的伤疤,秘密结婚,未遂的谋杀,偷听到的阴谋等等。前面提到的斯克里布和萨尔杜,正是19世纪欧洲最负盛名的两位“情节剧”专家。尤其是斯克里布,在法国采用雇佣写手或与人合作的写作形式,炮制了大量的情节剧,他本人更是以多达400多部的剧作,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情节剧之王”。按理说,这类的“情节剧”无论是内容的深刻性、严肃性上还是形式的合理性、完美性上都是十分浅薄的,但由于其迎合了资产阶级的精神趣味,加之情节安排巧妙,受到工业革命后西方资产阶级新贵们的大力追捧,并在19世纪中后期的欧洲戏剧舞台上盛极一时,不仅严重窒息了欧洲严肃戏剧的生存空间,而且以“佳构剧”之名标榜编剧手法巧妙,吸引了大批缺乏创造力的剧作家的争相效仿,已然成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