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现代爱情”与当代资本阶层自我镜像
“后现代爱情”与当代资本阶层自我镜像
【摘要】 1980年国内公映的《庐山恋》曾经获得巨大反响。时隔三十年后,影片主演张瑜2010年自导自演了《庐山恋2010》。两部影片具有时代的风向标、活标本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指出,影片在商战的外层框架上,以“有良心”的资本家战胜“无原则”的敌手,显示了资本阶层对于自身伦理道德的自诩;在爱情片的内在内容中,以文化嬉皮士的“本真”爱情战胜“时尚金领”的“虚伪浪漫”,再度确证资本阶层文化上的精英意识的“品味”;总之,它以“时尚爱情励志片”为表象所表达的以爱情观为表层的价值观,本质上是中国当代资本阶层自我意识的无意识声张。两部影片的联系在于,取消阶级分析的社会无法理解“朋友”和“敌人”之间的来回变迁,而只能用类似佛家的“定数”、实则是偶然来解释,而这自然倒向了虚无主义主导下的享乐主义,尽管这种享乐主义包裹在励志片的外衣里。
【关键词】 商战;后现代爱情;资本阶层;享乐主义;叙事逻辑;爱情励志片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1980年国内公映的《庐山恋》曾经获得巨大反响。它于1981年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张瑜),第四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演员奖。更为耸动的是,它“号称是中国第一部吻戏,不仅完美地呈现出了庐山的景色,而且还创造了多个纪录。比如《庐山恋》是‘文革’后国内首部表现爱情主题的电影,并且出现了当时罕见的吻戏;女主角张瑜片中的服装,换了43套,远远超过《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的23套旗袍;当年的新人张瑜也凭这部《庐山恋》成为20世纪80年代观众心中的‘梦中情人’,并当选第一届金鸡奖和同年百花奖的‘双料影后’。”(1)据报道,庐山当地政府特意修建了一座影院,只放这一部片。据统计,到1999年,《庐山恋》已在庐山风景区的电影院里放映了6300余场。2002年底,世界吉尼斯英国总部正式授予中国电影《庐山恋》“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1)
时隔三十年后,影片主演张瑜2010年自导自演了《庐山恋2010》。据其自称,这是30年前《庐山恋》的续集。但网友注意到除了她的身份没变外,其他角色都是新人,剧情也不沾边。影片拍摄放映前后,正值国内大张旗鼓进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庆祝活动。从这个意义上,两部影片的确某种程度上被赋予了时代的风向标、活标本的意义:从它们身上,我们可以比较两个年代的“时代精神”特质留下的印记。
让我们先回顾1980年版的《庐山恋》的故事:
中美建交之后,侨居美国的国民党将军周振武的女儿周筠回国观光。在庐山游览时,与在山上潜心攻读的小伙子耿桦相遇,彼此产生爱慕之情。耿桦因父亲遭“四人帮”审查而陪重病缠身的母亲来庐山养病。结识周筠后因和周筠的频繁接触,受到传讯,周筠怀着惜别的心情回美国去了。“四人帮”被粉碎后,周筠再次来庐山旧地重游,对耿桦倍加怀念。其时,已是清华大学研究生的耿桦,来庐山听学术报告,不期与周筠重逢,两人欣喜若狂,约定结婚。耿桦征求父亲耿烽的意见,给他看周筠一家人的合影。耿烽认出周筠的父亲周振武是他当年在黄埔军校的同学,后来在大革命的风暴中,成了在战场上拼杀的敌手,怎能允诺这门亲事呢?经过一番波折,怀着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两位老相识在庐山相会,变冤家为亲家。周筠和耿桦更是欢天喜地,有情人终成眷属。(1)
不难从这一内容简介看出影片的“政治(性)通俗剧”性质。评论认为,影片“以周筠和耿桦的爱情为叙事主线,突出了祖国统一和人民团结的主题。片中几十年的冤家变为亲家,也体现出国家的前途命运与青年一代的发展是一致的。”(1)这显然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从影片进一步的宣传“影片意境悠远,不流于俗套,具有较高的格调,一方面着力展现了庐山的美丽风光,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另一方面又由此衬托出人物心灵的美好,赞扬了他们之间的爱情”(1)来看,它实际上把对自然风光、个人情欲与国家政治的呈现合为一体,是一种留存社会主义时代电影融合“教育与娱乐”目的、为国家政治“服务”的文化产品。
与此相比,三十年后的《新庐山恋》更多显现的是城市钢铁丛林的风景,男女卿卿我我的甜蜜,而没有“旧版”的“额外”的政治性或社会性负担。但另一方面,它们似乎仍有继承,这也就是媒体所说的“一脉相承”之处:“三十年前的《庐山恋》就是一部在当时看来很‘潮’的影片,无论是感情观还是男女主角的装扮造型,都引领了80年代年轻人的潮流。而《庐山恋2010》与《庐山恋》可谓一脉相承,也是符合当下年轻人胃口的时尚都市电影。”而在编导的宣传里,更加“一脉相承”的似乎是影片主题“时代在变,纯爱从未走远”:“虽然表现手法有了巨大的差异,但是《庐山恋2010》仍然保留了《庐山恋》最精华的爱情部分,每个人在面对爱情的时候,心中都是不掺任何杂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