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辩证思想道法自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子的辩证思想道法自然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第54章) 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妨。(第12章)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19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第59章) 小邦寡民,使有十百人之器而勿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舟舆,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 。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80章) 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莊子·天地》)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莊子·天下》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眞,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參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 道法自然 ----《老子》及其辩证观 1. 从史官到隐士 2. 竹简与帛书 3. 老子之道 4. 辩证思想 5. 源流臆猜 1. 从史官到隐士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者,楚苦(音怙)县厉(音赖)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耼,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汉书·艺文志》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莊子·天下》 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人皆取先,已独取后,曰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实,已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岿然而有余。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笑巧。人皆求福,己独曲全,曰苟免于咎。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曰坚则毁矣,锐则挫矣。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眞人哉! 赵孟頫《老子像》 2. 竹简与帛书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 3. 《老子》之道 道是万物的本源,先于天地而生。 道是一切变化之本(众妙之门)。 道不可言说。 道生养万物而不把万物据为己有。 万物之母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第25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42章) 变化之本 反也者,道之动也。 (简)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1章) 不可言说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帛书本) 道恒无名。(第37章) 实存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