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者”本土文化保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者”本土文化保护

“我者”本土文化保护   我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特点,使传统音乐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或者说不同地域都存有代表性的音乐品种。自2006年国家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经过三次评审已产生上千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虽然国家投入巨大,各级“非遗”机构工作努力,但真正有效的保护与传承模式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探索的课题。位于上海市崇明岛的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以一己私企力量,以上海崇明岛文化“我者”的身份,立足崇明、胸怀江南,以博物馆、委约作品和丝竹表演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崇明琵琶艺术和江南丝竹的保护与传承,其行为令人尊敬,做法值得总结。有言“这不是政府工作的补充,而是示范”,也有言“一个馆,一份档案,一支乐队,一个乐种,寄托了一个深爱民族艺术群体的文化情怀”,笔者深有同感,特书此文,以彰其事。   一、阳刚民间音乐馆   2009年,生于崇明岛、长于崇明岛的上海阳刚电子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崇明岛)董事长杨刚先生,独立投资六百多万元,在阳刚电子有限公司厂区内,修建了一座两层共一千多平方米的专用场馆,正式成立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馆名为琵琶大师刘德海题写),并聘请作曲家顾冠仁任名誉馆长。建馆之初,即言明该馆以创建于企业、植根于民间、服务于社会为宗旨,征集江南丝竹和琵琶艺术相关的乐器、乐谱、乐书、乐响等,促进崇明传统音乐和江南丝竹的传承与发展。时至今日,已征集到三千多份各类手稿、书刊、音像及乐器等藏品(部分馆藏目录见附录)。最具地方特色的镇馆之宝,无疑是崇明派琵琶的重要标识——沈肇州编订1916年初版的《瀛洲古调》。当然,让人留连忘返的,并非仅仅是一本《瀛洲古调》,馆内还藏有:华秋萍编订《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1818,即坊间所称《华氏琵琶谱》)和华氏1816年的手稿,光绪版李芳园编订《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1895),沈皓初编订《养正轩琵琶谱》(1929)。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四大流派琵琶的代表性初版谱本,集于一馆之内,作为永久收藏、展览,这是阳刚民间音乐馆的“底气”,也是琵琶人的福音,这样的“底气”是许多名博物馆、图书馆的梦想,但机会垂青的往往是务实的行动家。如果再浏览一下标注为“嘉庆乙丑”(1805)的四册手抄谱本《怡情别艺》以及封面已失,内含《贺圣朝》、《三国赞》、《八板》、《扯不断》、《遂心令》、《白堂灯》、《首令》、《尖清天歌》、《塔清天歌》、《五方佛》、《朝天子》等七十多个小曲的工尺谱器乐曲抄本等,相信真正爱乐之人会怦然心动。   阳刚民间音乐馆没有皇家展馆的储量与官定的文物级别,没有保安监守、玻璃柜林立、空间巨大的奢华展场,但这里处处彰显“藏书贵流通,藏书惠士林”的常识与坦诚。乔建中师为参加“纪念林石城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杭州撰写发言稿时,需要查阅《养正轩琵琶谱》(1929年版)和《怡情别艺》(嘉庆乙丑,1805),电话联系杨刚之后,没过几日即收到自上海快递来的两函线装谱。我很想知道,今日中国,哪家图书馆、博物馆可以通过电话就能将自己的馆藏珍本邮寄出借。当然,这样的外借,不会针对每一位研究者。然而,你如果是一位虔诚的参观者,并且亲到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在那位仔细的管理员季先生的指导下,会允许你带上白手套,双手托起谱本,轻轻翻开发黄的书页,你会从楷体竖排“新纪元之五年八月,瀛洲古调,沈恩孚”的端详中触摸到历史的温度。这也许就是博物馆的意义,这就是有形实物的价值。虽然现代电子检阅方便、快捷,图片清晰度堪与实物毗美,信息容量动辄上亿,但在阳刚民间音乐馆的展厅或库房摸一摸1816年华秋萍的手稿,摸一摸1950年代的胶木唱片,摸一摸伴随刘德海大师三十年的琵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人民音乐》原副主编于庆新先生看到阳刚民间音乐馆征集的一整套自创刊至今的《人民音乐》杂志时说:“也许再过若干年,我们还得到阳刚民间音乐馆来查阅《人民音乐》。”我听罢,心中暗自浮起另一画面:也许到于老师不出家门时,最想的恐怕不是“查阅”,而是手捧发黄的《人民音乐》摸一摸。   杨刚坦言:目前征集来的三千多份藏品,每一份都是带着或大或小,或曲折或直接的故事来到这里的。这是必然,谱本或器物一经诞生,就沿着各自的生命轨迹“各奔前程”,谁也无法预知它会在何时何地暂停还是前行,现在要以阳刚民间音乐馆为归宿,将处于不同地点、归属不同所有者的“游子”全部请回,对于非官方的阳刚民间音乐馆、非专业的杨刚而言,长途跋涉、资金投入只是起点。   民间文化的传播自有一套路线,只有真正用心的人,才会“上路”。   几年来,北京潘家园,上海文庙以及杭州、广州、成都、重庆等地的独立老旧书店,杨刚几乎成为常客。而全国五十余家二手书店的老板,也已处成朋友。为求一份民国谱本,和衣而宿成都一家16元小店,说服等待,终至藏家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