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栋宜和他“文化大院”.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曹栋宜和他“文化大院”

曹栋宜和他“文化大院”   我们将塑造青年人关注社会与现实的公民人格,让更多的普通人以公民记者的身份来感知社会的动态,见证时代的发展。   爱报道工作室简介:   爱报道工作室成立于2008年初,原名京都报道工作室。由草根新闻传媒人王发财、欧阳洁共同创办。是一个面向国内各大媒体提供深度新闻稿件的民间新闻采编团队;他们秉承“传递普世价值、打造品质团队、输出优质产品”的核心价值观,经过4年精心打造,已经初步建立起采、编、写全面发展的优质公民记者团队;在武汉、济南、长沙、哈尔滨、西安等城市有稳固的采编合作伙伴。多年来,他们在各行业积累了广泛的资源,在公益、社会民生、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报道中展现活力。   “轰隆隆的推土机将一片又一片农村的土房推倒,把肥沃的土地掀翻,把原生态的乡村淹没在滚滚城镇化建设的尘土中。随后,整齐的砖瓦小楼、柏油马路,把乡村浸淫到一片繁华中。   但在山东枣庄齐村镇柏山村,却有这样一个乡村医生曹栋宜,用自己独特的文化方式在建设乡村。他成立了村一级的民俗收藏馆、藏报馆、乡村书画院、乡村影剧院、农家书屋……村一级的乡村治疗康复中心;并且在2012年10月成立了柏山村农民文化大院,重塑农村传统文化,建设“文化乡村”。   卫生室演变成乡村小文化馆   2012年10月25日,山东枣庄市齐村镇柏山村柏山农民文化大院落成开馆了。这个文化大院涵盖民俗收藏馆、藏报馆、乡村书画院、乡村影剧院、农家书屋;以及村一级的乡村治疗康复中心,所有设施,对本村村民都免费开放。   文化大院的主人叫曹栋宜,自幼爱唱爱跳。有时候也参与文艺队演出。曹栋宜说,那时候他的梦想是长大后能参加演出团全国各地演出。只是后来他学医了,原因很简单:他幼时体弱多病,村里没医生,父母要推着板车走上十几里到镇卫生院给他瞧病。他于是就把学医当成了理想,不仅为自己,也是为了乡亲们能有个瞧病的人。   前来就诊的村民有时会给曹栋宜讲些新鲜事,绘声绘色的,有的干脆把报纸带来跟大家分享。边看报纸边聊天,也不耽搁治病,还减轻了患者就医的心理压力,曹栋??灵机一动,干脆把自己多年来收藏的报纸和书刊都搬到卫生室里,在角落搁个小书柜用来放书报。一来二去,曹栋宜和前来就诊的村民互动也增多了,甚至有人打完吊瓶还不愿离开,就为了能免费看书报。   谈起收藏,曹栋宜来了精神,他搬出一摞摞发黄的报纸和空信封、明信片,说,这些都是他上学时攒下的。在他看来,很多东西留下的都是一串串记忆,而对于别人而言,留下的可能是一笔文化财富。藏品见证了一段历史,更记录了一个普通民众视角下时代的缩影。   村里有老人喜欢集报,一来二去,大家都跑到这个小诊室分享集报心得,曹栋宜觉得自己做了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90年代初电视在农村尚不普及,到了农闲时,大家的娱乐活动就是等电影放映队在村头给放露天电影看。但电影放映队不常来,一年也就来一两次,不过瘾。曹栋宜想何不建一个农民自己的电影放映队呢?说干就干,曹栋宜拿出自己的3万积蓄,买了两台第一代高清电影放映机,又租了设备,在家门口空地上搭起露天影院,每月播放一次电影,有革命片、故事片还有戏剧,也根据时令播放科技生产片。除了柏山村,放映队还到周边村镇巡演,当然也是免费的,村民无需给放映队的人员管饭,唯一条件就是,让村干部多发动点村民来看电影。   集报、收藏、电影放映,小小的卫生室每天都有人前来,有时候门口的车辆都排成几队,很多人不是来看病的,而是看书看报看电影的。   “你花这么多钱买放映机,家里人没意见?”记者问。曹栋宜憨憨一笑:“我一直瞒着呢,问到了,就说是乡文化站送给我的,不要钱。至于电费、租设备的费用,没多少钱,我一个人能承担。”   把鲁南民俗带到京城   为了配合国家文化兴国战略,枣庄市委召开文化座谈会,时任领导班子提出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座谈会后,枣庄市文化局一名工作人员获知曹栋宜自办集报馆和电影放映队,遂找到曹栋宜,希望他能把鲁南地区一些快要失传的传统文艺项目整理出来,并培育一批继承者,使鲁南传统文艺能够传承下去。   鲁南传统文化多啦!曹栋宜说,他所在的齐村镇历史悠久,相传春秋时,是孔子师徒会盟之地,柏山村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回想起小时候,每逢过节,村头一座古庙都会举办庙会,庙会上人山人海,唱大戏、抬花轿、舞龙灯龙狮、踩高跷、快书说唱……如今虽然每年还举办庙会,但是节目单一,观众也没有以前多了,氛围很冷淡。   这么多项目,从哪个先入手?曹栋宜当时就像“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一天,邻村一位年轻人找到曹栋宜,说哥哥下个月要结婚,当天想租抬花轿接新娘。年轻人还说,当年父亲结婚时,就是租的老曹家的花轿。   曹栋宜猛地想起,爷爷和父亲都是手艺人,祖上在清代就是做花轿的,他家做的花轿不仅式样多,还很结实,在齐村镇一带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