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景泰蓝装饰纹样创新方法
谈景泰蓝装饰纹样创新方法
摘 要:景泰蓝是我国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工艺品。我们首先要把景泰蓝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保留下来,同时,在装饰纹饰方面,通过创新和传承完美结合,把景泰蓝赋予21世纪现代美学的简约、优雅的理念,并结合其传统造型的奢华、大气,在当代生活中,重新焕发其光彩。
关键词:景泰蓝;装饰性;纹样;创新;东西方
一、景泰蓝的概述
1.1景泰蓝的历史
景泰蓝,历史上称为珐琅器,工艺上称为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传统特种金属工艺品。在明朝的景泰年间(1450-1457),这项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蓝色釉料有了新的突破,像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高贵华美,所以,被称为景泰蓝。这一古老的艺术瑰宝发展到现代,虽然景泰蓝作品已是各种色彩具备,但仍然沿袭着习惯称谓景泰蓝。
作为我国的传统工艺品,景泰蓝纹样繁复美观,没有固定模式,全凭工匠创造,集我国传统纹样之大成,有其独特的文化性,是独特的视觉语言。
1.2景泰蓝的工艺与制作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是先用紫铜制胎,而后用细铜丝轧扁后,以手工掰成各种花型图案,先掐、后焊,让其牢固地贴在紫铜胎体上,再加上各色珐琅釉料,经过烧制、磨光、镀金等多道工序后,才能最终完成。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和烧瓷的传统技术,又吸收了传统绘画和雕刻的技法,制作而成的工艺品具有浑厚凝重、富丽典雅的艺术特色。有关景泰蓝这种工艺的起源,由于历史文献记载不足,而且缺少具有可靠年款的制成品作为断代依据,所以专家学者的看法多有不同,目前尚且难以定论。目前最集中的看法有两种。其一,景泰蓝的工艺起源于中国。早在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剑的剑柄上就已经嵌有珐琅釉料;满城出土的汉代铜壶,壶体上也用珐琅作为装饰;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唐代铜镜,镜背面的花纹上就涂饰着各色珐琅。中国金属工艺中,珐琅的运用历史悠久,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工艺制作没有得到继续的发展,直到明代,才迎来了它的繁荣时期。其二,景泰蓝工艺在我国的出现始于元朝。忽必烈西征时,这种工艺从西亚的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首先在云南一代流行,以后受到京城人的喜爱,得以传入中原。据《新增格古要论古窑器论大食窑》记载大食窑出于大食国。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佛郎嵌相似。尝见香炉、花瓶、盒子、盏子之类,但在妇人闺阁之中用,非士大夫文房清玩。世又谓之鬼国窑,今云南人在京多作酒盏,俗称曰鬼国嵌,内府作者,温润可爱。我国古代的工匠们很快地掌握了大食窑的制作技艺,并结合我国本土的传统工艺技法,几经改良,制作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金属胎掐丝珐琅器景泰蓝。此时,珐琅的译名有十几种,如佛林、佛郎、发蓝等。
以上两种看法对于景泰蓝工艺的起源虽有很大的分歧,但其中有一点则是相同的:这种工艺并非始于明朝的景泰年间,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元朝甚至更久远的年代。另外,学界也公认:景泰蓝能在短期内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主要原因是元末明初,中国已经具备了成熟的铸铜等冶金技术以及玻璃、琉璃的制作技艺,且掌握了控制煅烧的温度,为景泰蓝工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明清两代,景泰蓝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领域中的一枝奇葩。
可以说,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瓷器工艺,同时又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二、景泰蓝纹样的价值与局限性
2.1景泰蓝纹样的价值
北京有着数百年的国都历史,是集全国优秀的人才与各种技艺并使之相融之地,可谓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北京的文化艺术成就也正是来源于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景泰蓝工艺主要的发祥地和最为重要的产地,明代的御用监和清代的造办处均在北京设有为皇家服务的珐琅作坊。
北京景泰蓝工艺最初的兴盛是在元末明初,至明代,北京的景泰蓝工艺已经趋于成熟。清代是北京景泰蓝工艺发展的又一高峰期,景泰蓝工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风格上,此时的景泰蓝工艺品不仅继承了明代景泰蓝的豪华、古典、雅致,而且也开始呈现出纤巧而绮丽的风格特征。同时,景泰蓝工艺品鲜明的民族风格开始引起西方人的注意,并得到了他们的青睐,景泰蓝工艺品开始作为重要的外销商品出口,这就使得景泰蓝的生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自此,北京景泰蓝在国际上声誉大振,各国客商纷纷前来订购。民国至解放前,由于整个国家形势处于动荡之中,北京景泰蓝工艺的发展和全行业的生产经营也基本上处于徘徊、低落的状态。原料成本提高、市场购买力削弱、从业人员锐减等原因,使得景泰蓝行业奄奄一息。解放后,国家对于传统工艺实行了抢救、保护和扶持的政策,景泰蓝工艺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1958年,北京已先后成立了北京景泰蓝厂和国营北京市珐琅厂。1958年成立的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还开设了金属工艺专业,专门培养景泰蓝设计人员。这一时期,景泰蓝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