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府城墙沿革、布局与功能结构探析.docVIP

台州府城墙沿革、布局与功能结构探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州府城墙沿革、布局与功能结构探析

台州府城墙沿革、布局与功能结构探析   摘 要: 台州府城墙位于临海老城区,是目前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城墙。本文介绍了台州府城墙的沿革、布局、功能结构等。   关键词: 台州府城墙 沿革 布局 功能结构   1994年1月4日,临海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从三国吴大帝时设县,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城市历史,而这段历史的主要见证人就是古城墙,她的存在也是临海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原因。临海在唐武德四年(621)置台州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都是州治所在地,所以古城墙称台州府城墙。台州府城墙位于临海市老城区,是目前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城墙,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列入中国申遗预备名录。   一、沿革   临海的古城墙最早出现在东晋,为太守辛景所筑。《嘉定赤城志·山水门》载:“晋隆安末,孙恩为寇。刺史辛景于此凿堑守??,恩不能犯。遂以大固、小固名之。”《词源》“临海”条也载:“东晋太守辛景于临海大固山筑子城以拒孙恩。”可见,一直到隋朝临海的城墙都局限于今北固山一带,规模只相当于“子城”。   全国各地大修州一级城池始于唐,台州也不例外。   台城建自唐武德年间,形势北倚龙顾、西南环绕灵江……惟东平原广衍,难以防御,遂凿湖浚壕,直与江合。(《民国临海县志卷五·交礼桥》)   1995年对古城进行修复时,在古城墙体内发现唐代夯土①。此外,临海民间也有尉迟敬德和杜伏威修“鹿城”的传说②。综上所述,唐朝时开始修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台州府城墙,而且城墙的基本布局也在这一时期得以确立。五代时属吴越,为钱氏属地。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钱俶献城归宋。钱俶为了向宋太宗赵匡义表明心迹,命吴越国境内“隳其城不设备”,拆除境内所有城垛,台州府城墙也不例外,最终“所存惟缭墙”。   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当地官府按旧城基加以重建。庆历五年(1045),城墙被洪水冲毁,宋朝廷诏命太常博士彭思永到台州督修新城,集合各属县的力量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修复城墙。次年,太守元绛到任后,首次用增砌砖石的办法对新城进行加固,且在每道城门上都修建了城门楼。   乃因新城,出帑金以购材募工,砻石累甋,环周表里,外内九门,饰之楼观。缒木于门,牝牡相函,外水方悍,以御其怒。(元绛《台州杂记》)   至和元年(1054)、嘉祐六年(1061),太守孙砺、石亿分别对新城加以增筑加固。熙宁四年(1071),太守钱暄将东城墙往西缩进一里多,并修筑瓮城。   按古基,东至小鉴湖,循清心岭而南,萦抱旧放生池,直接城山岭古通越门土地庙处,盖今湖昔地皆闉阇中物也。后乃徙而之西,缩入里馀。(《嘉定赤城志·卷二·城郭》)   宣和年间(1119—1125),仙居吕师囊农民起义军三围台城,造成城墙多处毁坏。再者,城池北面靠山,当时并没有修筑城堞等防御设施,因此,为加强防卫,乡绅黄袭明向政府提出由私人出资修缮城墙并加筑北面城墙的垛口。   宣和中寇乱,城多圮,其北倚山,无闉堞,众议修葺,邑人黄袭明白诸守令,出私财以为。(《民国临海县志·卷五·县城》)   宋淳熙二年(1175)、淳熙三年(1176),太守赵汝愚、尤袤分别对城墙加以修筑。绍定三年(1230),浙东提举叶棠到台督修城墙,将城墙增高二尺、加厚三尺,城外加筑捍城,城内增筑高台,并堵塞了括苍、丰泰两道城门以防洪水灌城。   元代由于帝国疆域辽阔、国力鼎盛,各地城池不再有防御外敌的必要,朝廷命令全国各地拆除城墙。但台州府城墙兼有防洪的重要功能,城墙主体得以保全。至正十八年(1358),方国珍割据台州,对城墙进行了修筑加固。明洪武(1368—1398)初年,对城墙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修筑。嘉靖三十二年(1553),为了防御倭寇,大修城池。清顺治十五年(1658),惧郑成功攻台,摄兵道胡文烨、署台州知府王阶整修城池,将城墙增高三尺、垛口(雉堞)并三为一,增修城墙北固山敌台。康熙五十一年(1712),知府张联元增修了镇宁、兴善、靖越、朝天四门的瓮城。雍正七年(1729)、嘉庆年间(1796—1820)、道光二十年(1840)、同治四年(1865)、光绪二十年(1894),郡守江承玠、县令萧元桂、乡绅侯服、郡守刘璈、赵亮熙先后主持了五次城池整修。1958年,东面城墙及城门被全部拆毁,原址改建成东湖路和大桥路,部分城砖作修小高炉炼钢之用。北面城墙新中国成立后破坏比较严重,1962年,临海县政府把北固山东段(长100米,宽5米)城墙空地提供给军分区高炮营建停炮坪,当时北面城墙由于附近居民偷拆等因素已基本损毁。南面和西面城墙由于城市防洪需要得以基本保全。1995年,以临海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市委、市政府号召发起“我为名城献一砖,万人修复古城墙”活动,政府出资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