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蚂蚁反叛博弈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只蚂蚁反叛博弈论

一只蚂蚁反叛博弈论   “蚂蚁”纷美与“大象”利乐已经对决了10年。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们要反抗的,正是老东家——拥有60多年历史,一度霸占全球及中国市场90%以上份额的瑞典包装巨头——利乐。   然而,两者之别犹如云泥。洪钢的比喻是:蚂蚁与大象的对决。   这注定会是一场悲剧吗?“蚂蚁一不小心就会被大象踩死,但如果坚持10年一直活着,那也能长成一头小象。”   时至今日,纷美不但没有被踩死,而且还在利乐的严密封杀下,横生切出了14%的市场份额与15亿元的年销售额,排名中国市场第二。尽管这个“第二”跟霸主利乐仍然相差甚远,但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它存在的价值却不可忽略。   利乐和纷美生产的包装材料,是乳企和饮料厂商的第二大成本。过去10年来,正是因为纷美这只叛逆的“蚂蚁”,利乐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下降了30%。与之相应的是,利乐在国外市场强硬的频频提价。   其实,这只“蚂蚁”10年的反叛史,可以分解为两个层面——   在狭义上,一群利乐叛将如何破解垄断帝国的商业枷锁,这是一场革命者与垄断者的激烈交锋;   而在广义上,一个草根民企如何反抗跨国巨头的霸权主义,这又是一次新秩序与旧规则的生死博弈。   巨头变脸   纷美包装董事长洪钢,在利乐工作了整整14年,可谓利乐在中国的功勋元老。但是最终他成了利乐帝国的叛将,另立大旗反戈一击。其间的原因,可以归结于两件事情。   一是2001年的一次客户满意度调查,他与一个熟识的广东客户吃饭聊天。由于双方是多年的合作伙伴,他本以为会得到客户一如既往的好评。   谁知酒过三巡,对方愤懑地告诉他:利乐曾经卖给他们一个灌装机配件,价格7万元。后来他们参加一个德国的展会,碰巧看见这个配件的生产商,出于好奇一问价格,竟然只要7000元!   实际上,乳品和果汁不同于一般商品,由于其保质期很短,造成贮运相当困难。而1952年瑞典人鲁本·劳辛发明的复合材料无菌包装——利乐包,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极大地延长了乳品和果汁的保质期。利乐这一独家技术,正是其全球霸业的根基。   林冲与宋江   最终让洪钢揭???而起的,是第二件事。   辞职后的洪钢原本打算做一家PE从事投资。当时正值中国PE行业兴起之时,洪钢把合伙人都找好了。但就在此时,利乐前同事毕桦却找上门来:“老洪,利乐这生意,咱们也可以做啊!”   这确实不敢想象。且不说资金门槛,事实上,利乐已经精心构筑了一个从专利技术到捆绑销售,以及从保姆服务到严格排他的商业锁链,牢牢地锁住了产业链上的供应商与客户。   然而,利乐的锁链就真的无懈可击吗?   挑战利乐的基石其实一直存在——客户没有选择,客户急需选择。可是,找到基石还远远不够,毕竟利乐太强大了。洪钢仍然有些犹豫。   毕桦深知,洪钢在利乐当了10多年的首席代表,不仅拥有深厚的市场经验与客户资源,而且还提拔过很多利乐(中国)的高管与骨干。“这事儿只有老洪出马,才能一呼百应。”   事实上,利乐真正难以替代的技术壁垒,集中在灌装机上。在外行人看来,要破解利乐的商业枷锁,就必须研发出拥有自主技术的灌装机。可这谈何容易,且不论高不可攀的技术门槛,一套设备几百上千万元的造价,也非普通企业能够承受。   利乐更绝的是,它并不靠灌装机赚钱,而是将其以极低的亏本价格卖给客户,迅速形成市场卡位,再捆绑上真正的利润来源——数以亿计的包材。   最绝的招数,往往就是最大的破绽。   洪钢深知:利乐之所以坚决采取“捆绑销售”的模式,是因为包材这个真正的利润来源,并非跟灌装机一样,具有难以企及的技术门槛。换言之,只要仔细规避利乐在包材上的技术专利,就很可能研发出拥有自主技术的包材,以替代称霸全球的利乐包。   赶尽杀绝   怎么启动这一“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项目呢?   要生产包材,仅仅建厂就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通过改制与合资,到控股与全资等一系列股本运作,利乐已经把当初那些技术授权的国营造纸厂,变成了自己在中国的产能基地。   2003年,洪钢将李洪法邀至深圳,并从香港请来几家大牌PE,共同制定出一套资本运作与公司经营的大框架——洪钢团队作为公司经营者,用少量自有资金和未来预定业绩,换取公司期权,而国资不干涉公司日常经营。PE则作为财务投资者以资金入股,以一定溢价逐步从国资手中买来股份。   经营大框架构建得很完美,但细节却是惨不忍睹。“最惨时只剩最后一口气了。”威胁自然是来自利乐的封杀。   包材的主要供应商,都是海外公司,利乐一道禁令,绝大多数供应商都对纷美敬而远之。洪钢不得不一连飞了好几趟国外,说服几家核心原材料的供应商。“其实供应商也需要除了利乐之外的选择,这么多年也受够了利乐的傲慢。”   在客户资源上,利乐对纷美更是赶尽杀绝。   洪钢带着纷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