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古籍医案内风病证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基于古籍医案内风病证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摘要:目的 对古籍医案内风病证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探讨药物配伍规律及内风病证的病机特点。方法 以《中华医典》为来源,系统收集古籍医案中记载的内风病证医案777份,对药物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药物信息数据库,对用药情况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内风病证常用药对配伍:当归与柴胡,茯苓与柴胡,茯苓与泽泻,茯苓与山药,当归与黄芪等;三味药常用配伍:当归、柴胡、茯苓,半夏、竹沥、生姜,茯苓、人参、陈皮,半夏、陈皮、钩藤,当归、黄芪、人参等;四味药常用配伍:茯苓、陈皮、半夏、甘草,人参、白术、茯苓、当归,茯苓、白术、白芍、甘草,当归、白术、白芍、甘草等;五味药常用配伍:白芍、白术、甘草、当归、茯苓,当归、白术、人参、甘草、茯苓等。结论 关联规则分析在古籍医案中有较好的应用,可以反映病证药物配伍情??以及病机特点。
关键词:风气内动;药物;关联规则;医案
中图分类号:R2-05;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9-0018-04
风气内动是诸多疾病常见的病机之一,传统中医理论对“风气内动”的成因多概括为“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生风”、“血虚生风”,而临床上,许多内风病证亦常伴有气虚、阳虚、痰浊、瘀血等特点,因此,找出“真凭实据”,发现规律,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关联规则分析为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之一,笔者尝试应用关联规则分析的方法对古籍医案记载的内风病证进行挖掘整理,分析常用的药物组合及其配伍规律,进而揭示内风病证的病机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医案来源
内风病证医案来源于最新版本的大型电子丛书《中华医典》[1]。该书收录了中国历代医学书籍1000部,其中不乏罕见的抄本和孤本,大致涵盖了至民国为止的中国医学的主要成就,现已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文献检索与科学研究中。
1.2 医案检索
以“风”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涵盖了与内风病证密切相关的基本名词,如“内风”、“风气内动”、“风从内出”、“肝风内动”、“肝风”、“中风”等。共收集有效医案777份。
1.3 医案纳入标准
文字类型评价医案:有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描述;有证候或病机论述;用药记录完整;若有复诊的病案须阐明二诊有效,并且病案录入时以首诊为主。以上各项均具备者方可纳入。
1.4 医案排除标准
非内风医案;无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记录;无内风证候或病机论述;方药缺失;复诊病例二诊阐明无效或加重。符合上述任一标准者,予以排除。
1.5 数据标准化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是进行数据挖掘的关键步骤之一。包括药名、药味、药性、归经、功效、剂量、毒性,以及炮制方法等进行规范。依据高等中医药院校全国统编教材《中药学》[2]、《中药大辞典》[3]进行规范。
1.5.1 药物名称规范 主要存在别名、异名、省略、错误、合并与拆分等现象,举例如下。
①白芍:白芍药、杭白芍、杭芍、炒白芍、酒白芍、酒芍、生白芍、生杭芍;②白术:于术、云白术、白术炭、炒白术;③艾叶:伏道艾、祁艾、大艾叶、艾、艾炭、焦艾、生艾叶;④白僵蚕:天虫、僵蚕、炒僵蚕;⑤黄连:川连、雅连、川雅连;⑥黄芩:枯芩;⑦白芷:白芷梢、川白芷、吴白芷、香白芷、炒白芷;⑧益母草:坤草;⑨大黄:酒军、川军。另外,茯苓神应拆分为茯苓与茯神,川象贝应拆分为川贝与浙贝,生龙牡应拆分为生龙骨与生牡蛎等。
1.5.2 炮制品规范 中药炮制方法主要分为净制、切制、炮炙3种,其中净制、切制对于药物性味归经改变很小。因此,对中药名称中含有“片”、“末”、“粉”、“鲜”、“嫩”、“净”等净制、切制方法的标志用词,予以去除。如“三七粉”规范为“三七”。在炮制规范过程中,对一些炮制方法进行了取舍合并。如半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不同的炮制方法,根据炮制的主要辅料不同,有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竹沥半夏、青盐半夏及京半夏之分。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目前实际应用中除生半夏外,在处方中其余的炮制常被统称为制半夏,故理论上可统一规范为生半夏与制半夏两类。但由于古代医案中关于半夏的应用许多时候没有明确记载是生半夏还是制半夏,故在统计分析时没有进行区分,而统一为半夏。
1.6 数据规范及说明
研究需说明的问题:(1)确立研究范围。因内风病证涉及药物繁多,且应用比较分散,故在挖掘过程中选取用药频率在3%以上的药物进行分析。(2)关联规则涉及参数含义:关联规则分析中,实例为前项出现的药物数目,支持度为前项出现的药物数占案例数目的百分比,置信度为前项和后项均出现的药物数目占前项出现药物数目的百分比,规则支持为前项和后项组合的药物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