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紫砂壶中吉祥观念与修辞手法
论紫砂壶中吉祥观念与修辞手法
[摘 要]具有吉祥观念的紫砂壶大多借用语言学中的暗喻、谐音等修辞手法,去表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如“岁寒三友”、“青梅竹马”、“鱼化龙”、“喜上眉梢”等。这一类紫砂壶以传统的花货为主,大多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其中所蕴含的美好寓意仍然深深地吸引着现代人,这也正是古人所倡导的“器以载道”造物精神的写照,是当今的创作者应该学习的典范。
[关键词]紫砂壶 吉祥造物观念 隐喻 谐音
1引言
紫砂壶盛产于江苏宜兴,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形式之一,其历史虽不长,却在世界文化艺术圈内名声显赫,为世人所珍爱。紫砂壶式样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不同款式的紫砂壶现已达到了数百种,可谓是“方匪一名,圆无一相”①。紫砂壶的设计自古以来都是以制壶艺人和文人为主,集造型、装饰、书法、雕刻等于一身。没有历代文人的积极参与,紫砂壶就没有今日的辉煌。可以说,紫砂壶是古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经过历史的积淀,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经典器型,如大彬如意、石瓢、僧帽、掇球、茄段、梅椿等。紫砂壶的创作灵感有的来源于中国的传统器物、自然形体、几何形图案等,如青铜鼎、瓦当、升、井栏、葵花等,是古人“制器尚象”②造物理念的体现;也有的受到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影响,如“如意”、“祝福”、“岁寒三友”、“鱼化龙”等造型,这些带有吉祥观念的器物以极具特色的视觉形式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对生活中事物的趋利避害,这正是中国传统造物理论中“器以载道”③精神的写照。“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④不仅中国古代文学中有“文以载道”⑤,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也有与之对应的“器以载道”。紫砂壶作为“器”,通过修辞手法向观者展现出“道”的内涵,营造出了深受人们喜爱的吉祥观念。
对中国人而言,吉祥观念是一个熟悉而容易理解的概念,它一直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的重要主题。《周易》中就有“吉事有祥”的说法,《庄子》中也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吉祥可以理解为吉庆祥和、吉利美好的预兆。吉祥观念主要包括人们所期望??国泰民安、升官发财、长宜子孙、趋吉避凶、富贵长寿等愿望,反映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渗透着吉祥观念的紫砂壶具有浓郁的华夏民族特色,就算是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仍然深深地吸引着现代人。然而,任何一项长盛不衰的工艺美术类型的传承与发展既要坚持提高其工艺技术水准,又要不断地丰富创作者的理论修养而提升其创新意识,紫砂壶的发展也不例外。因此,本文以紫砂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作为出发点,分析作品中表现吉祥观念的过程,这对于当今的紫砂艺术创作者开创系列化、民族化的紫砂壶样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 修辞手法
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是在某一特定场合中可使用的劝说手段。修辞是视觉艺术中常用的工具,能帮助作者在作品中构建完美的、具有“形而上”精神的视觉形式。视觉艺术中的修辞往往通过选择合适的符号形式来加强作品的表达效果,能够开拓观者的想象空间,使作品具有深远的意境。可以说,修辞能够使作品产生无穷的艺术感染力,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紫砂壶中常用隐喻、谐音等修辞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提炼、组织来自生活中常见的具像形体或抽象符号来表现吉祥的意念,其题材大多取自于人们所熟知的民间传说、典故及人尽皆知的吉祥概念等,最具代表性的有“岁寒三友”、“马上封侯”、“吉祥如意”、“高风亮节”、“事事如意”等,尽显华夏民族所具备的独特文化魅力和淳朴的审美情趣,反映了人们生活中的喜闻乐见,寄托着人们对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2.1隐喻
隐喻最早出现在宋人陈骙的《文则》中,“其文虽晦,义则可寻”⑥,后来才逐渐被应用到艺术创作中。“隐喻旨在‘以另一种更为明显,更为熟悉的观念的符号来表示某种观念’,观念之间存在着类似性”⑦。
紫砂壶中的隐喻手法只出现喻体,本体隐身,主要借助人们熟知的、约定俗成的某些具备独特属性的事物去表现特定的寓意,从而在作品中寄托某种美好的精神意愿。这种修辞方法可以让抽象的概念具备生动而具象的形象载体,以此引导人们的思绪去体会作品中要表达的艺术精神。使用隐喻手法的紫砂壶中常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属性及寓意的一些植物、动物、生活用品等作为题材,去表现人们所喜爱吉祥观念,如牡丹寓意富贵、寿桃象征长寿、佛手表示幸福等。“岁寒三友”紫砂壶(图1)中有坚韧不屈的青松、苍翠挺拔的绿竹、傲雪报春的腊梅,这三者都具备不畏严寒、欺霜傲雪的高尚风骨,三者的形态被作者进行了高度的提炼和适度的变化,在空间和造型上也做了巧妙的艺术处理,壶盖上以半截松枝装饰壶钮,壶把以梅枝造型,壶嘴由竹枝变形而来,松、竹、梅被完美地融入到作品中,以此来比喻忠贞不渝的中国式友谊,该作品被认为是应用隐喻手法的典型代表,明人周高起在《阳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