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夜莺――悲伤化身,诗人哀鸣
夜莺――悲伤化身,诗人哀鸣
【摘 要】“夜莺”的意象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夜莺常给人一种忧怨哀婉之感,而夜莺的歌声也显得哀怨缠绵,这就是“夜莺”的意象表征。
【关键词】夜莺;悲伤;感情寄托;意象
一、凄凉的传说
英国文学中,夜莺背后有着一个凄凉的神话传说:古希腊国王潘狄翁 ( Pandion) 有两个美丽的女儿:普罗克涅 ( Procne ) 和菲罗米拉 ( Philomela )。因为色雷思国( Thrace ) 国王蒂留斯 ( Tereus ) 曾在一场战争中帮助过潘狄翁,普罗克涅就爱上了他,并成为他的王后。后来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名叫伊特斯 ( Itys )。可是,当菲罗米拉去拜访姐姐时,却被蒂留斯奸污。为了掩盖其丑行,蒂留斯割去了菲罗米拉的舌头,并把她关在密林深处的城堡中。古罗马诗人奥维德 (Ovid ) 在《变形记》( Metamorphoses) 中把这个故事继续了下去:满心忧愤的菲罗米拉口不能言,就把自己的不幸织在一件锦袍上,让毫不知情的仆人送到普罗克涅手中。悲愤的姐姐乘夜色来到林中解救了妹妹。为了向蒂留斯复仇,普罗克涅杀死了自己和蒂留斯的儿子伊特斯,使蒂留斯没有王位继承人。普罗克涅还把他儿子的肉烹给不明真相的蒂留斯吃。当蒂留斯明白过来后,恼羞成怒,抽出佩剑追杀两姐妹。复仇的欲望使蒂留斯变成了一只鹰。希腊神话中,普罗克涅变成了夜莺,整日为死去的儿子悲鸣,而菲罗米拉变成了燕子,断断续续地讲述着她的悲伤。这个凄婉的传说赋予了夜莺以悲伤的色彩。
二、悲凉的夜晚
据百科全书记载:“夜莺,生活在茂密的灌木丛中,是所有鸣禽中唱得最动听的鸟儿,歌声千变万化。无论白天、夜晚,都能听到它们的歌声,尤其是在明亮的月夜。”茂密的灌木丛使人们对夜莺经常只闻其声,难见其形。这也使夜莺具有一种神秘感,一如被囚禁在深林中的菲罗米拉。而且夜莺“Tereu, Tereu”的叫声在诗人们听起来也极具哀伤,就像可怜的菲罗米拉向人们诉说蒂留斯(Tereus) 的暴行。如理查德?巴恩菲尔德( Richard Barnld) 的《夜莺》 ( The Nightingale ) 一诗中:
啾 、啾 、啾,这时她 (夜莺) 在哭诉;
嘟噜 、嘟噜 ( Tereu , tereu) ,一会儿又愁肠欲断:
听着她满腹冤屈
我止不住泪流满面;
她的痛苦是这样历历在目,
让我也想起自己的苦难。
除了忧伤的歌喉之外,在“夜晚”鸣唱的特殊时间也加重了夜莺悲凉的象征意义。在古往今来的诗歌中,“夜”常与孤独、沉寂和落寞相伴。夜是凄凉的,夜莺在夜晚的歌唱也就理所当然是凄凉的了。
三、诗人的悲鸣
希腊罗马神话中关于夜莺的哀伤的传说常被诗人直接用来作为诗的主题。19 世纪后半期的英国诗人马修?阿诺德(M at thew A rno ld, 1822 - 1888 ) 就作有《菲 洛 米 拉》( “Philomela” )一诗。诗人从揣摩菲洛米拉的心理出发,向这位满腹哀怨、热泪盈眶的姐姐提问,夜莺的歌声是人类的感情和痛苦的体现,体现出夜莺哀伤的意象。诗的最后两句喟叹“永恒的情欲! 永恒的痛苦!”正说明了神话具有历久而不衰的魅力。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史文朋(A. C. Sw inburne) 所作的《伊蒂拉斯》 (“Itylus” )中,做妹妹的夜莺看到当姐姐的燕子的无情无义和健忘,心里极为不满,于是便和燕子交谈,嗔怪当中又夹杂有规劝的意思。整首诗写的都是关于夜莺的神话故事。
英国诗人罗伯特?布里奇斯 (Robert Bridges, 1844 -1930)的《夜莺》 ( “N ightingales)中,诗人先是说听到了夜莺的优美的歌声,然后向夜莺询问她的故乡。诗人以为夜莺的故乡必定是山清水秀,林静谷幽,天朗气清,百芳争妍,夜莺一定是在百态千姿的景色中,在淙淙清泉旁, 学会唱这优美的歌的。但是夜莺的回答却让诗人大为吃惊。夜莺回答说,你说的都不对,在我们那里山是光秃秃的山,水是有气无力的水,我们的歌声在陌生人听来似乎悠扬舒缓,实际上我们却是愁肠百断,我们的希望无法达到,渴求不能满足,梦想难以实现。在惠风和缓的春天,在树木泛绿、嫩草喷放出阵阵馨香的美好时刻,我们的凄婉的夜歌或许比“白昼无数声音的合唱”更能激励人们去追求,去憧憬,去斗争。由此看来,布里奇斯借助夜莺的意象在表明,最伟大的美不是来自于欢乐、快活和满足,而是源于痛苦、忧戚和期望。
克里斯蒂娜?乔金娜?罗塞蒂 ( Christina Rossetti ) 的《当我离世而去,最亲爱的》 ( When I Am Dead,My Dearest ) 中的名句:
我再也看不到绿树浓荫,
也不会感到蒙蒙的细雨;
我再也听不到夜莺的歌唱,
如泣如诉动人心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