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心广游刃于雕塑物性与心性间.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杨心广游刃于雕塑物性与心性间

杨心广游刃于雕塑物性与心性间   从2010年开始,杨心广从对“物”的关注拓进为对“物”与“人”之间机缘关系的把握,从他的雕塑作品见到的“心、思”运转,从“去我”到“有我”,潜在地回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物理思想。这不仅超越了以往的经验式,特别是反映论思维,且已然区别于西方(包括日本)的物理逻辑,杨心广为雕塑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我们有理由对他期待更多。   创作雕塑的决心   杨心广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早在青年时期,他的生活就一直在围绕着艺术进行。在毕业设计展时,他创作了一件装置作品《絜矩》;用切割机将拳头大小的鹅卵石切成六个面的方块,然后将这些方块铺在地上摆成一个方形,切下来的碎片堆在旁边。这一另辟蹊径的思考和创作方式吸引了当时雕塑系系主任隋建国的注意。   刚刚离开校园的杨心广迷茫却心怀对艺术的执着,他一边靠去培训班代课来赚钱,一边继续着艺术创作,在那期间,他开始了《年轮》这一作品。他用铅笔在他准备用来做箱子的木板上描木纹。就这样,一边做着毫无前景的美术老师的工作,一边百无聊赖地描着那些象征着蹉跎岁月的木纹,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两三个月,杨心广终于等到了奔向职业艺术家的转折点。几乎是在同时,皮力找杨心广看作品,并决定给他做个展;冯博一也找他参加自己策划的群展。   “就地取材,手头有什么就先做什么,这是隋建国教导我的。”杨心广说道。原来正是他的毕业作品给隋建国留下的深刻印象,才把自己推荐给了皮力和冯博一。接下来,杨心广参加了冯博一在深圳华侨城策划的“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作品均被华侨城收藏。这时,他毅然辞掉了培训班的工作,用展览得来的奖金,开办起了自己的工作室,做起了全职画家。   探索式的前进   2008年,在与画廊签约之后,杨心广创作了《凭栏处》。在一个木制的中式栏杆上,他用老虎钳夹碎了多处木料,这个作品多了一个现成品的维度,栏杆已经是一件有着文化含义的人工制品,在这件作品中,老虎钳的绞夹虽然带来的是对木料的物质感的强调,但更重要的是对栏杆的器具性的破坏,以及伴随的对其???化含义的审思。“《凭栏处》是中国诗词里边经常出现的,就是栏杆,以栏远眺,把栏杆拍断,登高,扶栏,这种典故在诗词里边总出现。我就是觉得这个事情挺逗的,我就以这种方式来反映一下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所以题目就是《凭栏处》。”杨心广道出了他对《凭栏处》名字的理解。   在杨心广的作品中有一组叫《钩子》的作品,利用树杈的造型制作成钩子,把它们吊挂在展览中,细看之后发现那些粗糙的“钩子”有着他的精心控制,像枝干被打磨得浑圆光滑,但又突出了木头的结疤,尤其是在钩子的拐弯处保留了树皮,而钩尖处则打磨的非常尖锐。在这件作品以及《棍子》等类似的作品中,杨心广是为了建立一种基于物性的审美反思,物性在与器具性的张力之中凸显出来,他把木头当做树看,树有它自己身份的属性,有它特殊的性格、气质,杨心广对它们的运用不是推敲它们的质地、性能、颜色,而是看它们的气质是否符合作品的要求。   杨心广喜欢就地取材,在2011年参加“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当代艺术群展时,他展出了两件作品,一件《混凝土》是现场制作的,另一件《凭栏处》是过去的作品。在展览现场,他找到了一块石头,用颜料和树叶在石头里边搅和,迅速地完成了作品。这是延续了杨心广在法国做的一件作品,材料是山石,然后用白颜色的丙烯颜料混了一些松树的模型,把含有石头的颜料粘在模型上边,造成了像假山似的混凝土,之后再用了一些树叶。对他而言,他觉得这更符合中国的感受。山石、草木、树叶这些自然环境的东西是杨心广一直感兴趣的。   不可否认,杨心广在对“人”、“物”、“场”这三者之中的“物”的偏重多于“场”的营造。而营造“场”的目的是用来指涉“人”,作品所呈现的感官形式就是他营造的“场”。“物”在他的作品中被情绪化而成为了独立的客体,观者无法从中找出物理本身的物质状态。   《数沙子》是杨心广至今为止最重要的作品,在百无聊赖的庸常生活中,杨心广开始数一堆沙子,但数完了一定数量之后,他突然想到如果再数一遍这堆沙的话,两遍的数量会是一致的吗?结果是,两遍的数量差了不少,似乎有不少的沙子“消失”了,但杨心广并不强调数量的准确,因为什么是“准确”呢,以什么来评判“准确”呢?如果可以说数沙子的行为本身是“极多主义”的话,那么数两遍沙子则已经超越了“极多主义”对时间性—即时间的物性在场的强调,在这里,时间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时间的展开中伴生的机缘。   谈新作,与雕塑沟通最重要   2012年新作“武不善作”,材料仍然以木、金属为主要,分别延续了杨心广在此之前的几个作品系列的思路,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恒定秩序的新自然。“武不善作”取一旦动起武来就不会有仁慈之意,提示了现场的基调—粗钝的、锋利的,有些危险的,带有原始的生命力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