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塔乡”的古塔
北京“塔乡”的古塔
古塔是我国众多古建筑中的一支奇葩。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我国后,佛教建筑又与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发展成塔。房山区有古塔108座,约占北京地区古塔数量的二分之一,建筑年代从唐至清,素有北京的“塔乡”之称。房山现存唐塔8座,占我国现存唐塔总数(共计24座)的37.5%;辽塔14座;金塔2座;元塔2座;明塔22座;清代56座;建筑年代不祥,清代重修4座。房山区古塔广泛分布在张坊、大石窝、长沟、韩村河、周口店、燕山、良乡、窦店、青龙湖、佛子庄、河北、史家营等乡镇。其中多数古塔集中在上方山、云居寺及附近一带。上方山塔院有历代僧塔50余座,在规模和现存古塔数量上可列为北京第二大塔院。房山早期古塔多集中在云居寺一带,房山的8座唐塔中,云居寺有7座,14座辽塔中,云居寺及其附近有6座。
房山古塔形制齐全,有楼阁式塔、亭阁式塔、密檐式塔、经幢式塔,也有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组合式塔。
楼阁式塔
在中国古塔中的历史最悠久,其最早式样可上溯至南北朝时代。此类塔的特点在各层面阔与高度,由下至上,逐层均等缩小,每层间距比较大,一眼望去就像一座高层的楼阁。每层必开门窗,在塔内一般都设有砖石或木制的楼梯,可以供人们拾级攀登、眺览远方,塔身的层数与塔内的楼层往往是一致的。楼阁式塔一般都把佛像供奉在楼身的各层里面。
北京最有代表性的、最大的楼阁式塔是良乡昊天塔,位于房山区良乡东北的燎石岗上,坐北朝南,为八角形五级楼阁式塔,通高44.56米。据《良乡县志》记载:“多宝佛塔,隋建,在燎石岗上。五级玲珑,高十五丈,围十五丈,四面门,二十座阶级环上。北望都城,南眺涿鹿,举在目前。唐尉迟公敬德重修,俗名昊天塔。”昊天塔为灰色砖塔,挺拔高耸,塔的外形,底层较大而上面逐渐缩小,收分的做法明显,造型优美,外观完全仿木结构形制,古朴苍劲。它的底座很高,基座之上为两层八角形须弥座,束腰部分浮雕内容丰富,有花卉、辽代风格的佛龛里的佛像、昂首的狮兽等,造型各异,手法细腻,体现了当时精湛的雕刻艺术。塔身共有五层。第一层的尺寸高于其它诸层。塔身正东南西北四面辟有砖砌成的拱形券门,其余四个侧面为砖砌成的方形直棂假窗。塔身每面转角处各砌有肩扛力士以承托上层塔身。塔内为空心结构,里面设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直到塔顶。塔刹为八角形墩台,上面雕出仰莲瓣,就像一顶高僧的毗卢帽,典雅而别致。
天开塔为砖砌成的八角形三层空心楼阁式塔,位于房山区天开村南山坡,创建于辽代,坐北朝南,高约15米。基座上雕刻着姿态优美的乐舞伎与展翅飞翔的凤凰。八角形须弥座装饰斗拱,束腰部分浮雕团龙、行龙等。塔身四个正面每层均开发券的拱门,其它四个侧面则辟为直棂假窗。每层檐下设斗拱。塔内设中心柱,柱与外墙之间是回廊。塔内砖砌楼梯可供上下,拾级而上,登临塔顶。此塔已严重残损,只遗存塔座和一层塔身。
亭阁式塔
亭阁式塔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塔身的外表就象一座亭子,一般为四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亭阁状,大多数都是单层的,有的在顶上还加建一个小阁。在塔身的内部一般设立佛龛,安置佛像。由于这种塔结构简单、费用不大、易于修造,曾经被许多高僧采用作为墓塔。房山现存的亭阁式塔有云居寺的唐代梦堂塔、东台石塔。
梦堂塔,原位于房山区水头村南梦堂庵,现存放于云居寺北塔西侧,用汉白玉石雕刻组合而成。东台石塔,位于石经山顶,用淡青色石料雕刻组装而成。这两座唐塔的形制十分相似,塔基座都是两层台级式,基座上立有一层四方形塔身。塔身及塔顶上均仿照砖、木的结构进行雕刻。塔座上方的塔身正面设有方门,门上方有石雕拱券式门楣,塔身顶部为石雕的殿顶式塔檐。塔顶正中自两头垂下四条脊,顶上的瓦垄、勾头、滴水和塔檐下面的椽头等,都雕刻得非常逼真而美观。
密檐式塔
密檐式塔始于东汉或南北朝时期,盛于隋、唐,成熟于辽、金,它是由楼阁式的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时演变而来的。这种塔的第一层很高大,而第一层以上每层的层高却特别小,各层的塔檐紧密重叠着。密檐式塔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唐代、辽代塔的主要类型,而且多为四角形、六角形和八角形。密檐式塔由于多是实心的,所以,一般都将佛像雕塑在塔身的外面。
房山区云居寺及石经山上的唐代密檐式石塔就属于这种早期的结构形式。矮小的塔基由两层石板相叠而成,很不显眼。塔身全部是用汉白玉建造,为四角形,并在第一层塔身内设佛龛,佛龛内的雕像具有典型的唐代艺术风格,是唐代石雕艺术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和观赏价值。从第二层塔身开始,每层用叠涩法砌出塔檐,在塔顶处安置葫芦形塔刹。
房山区现存的密檐式塔还有塔照村的辽代照塔、高庄村北的辽代玉皇塔、谷积山的辽代鞭塔、长乐寺村的明代姚广孝墓塔、万佛堂的元代龄公和尚舍利塔、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