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理学硕士“蝗虫情结”
管理学硕士“蝗虫情结”
说起蝗虫这个词,估计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扫兴。这也无怪,蝗虫在农村是有名的害虫,蝗灾袭来,片刻工夫遮天盖地的蚂蚱会把地里的庄稼吃得净光,就算是在收割之后,想想蝗虫到处乱飞的场景,也会让人不寒而栗。要说蝗虫能带来财富,许多人都不相信。然而,在山东潍坊,还真有人不但依靠养殖蝗虫发家致富,并且还给自己的公司取了个响亮的名字:飞蝗腾达昆虫有限公司。
管理硕士突发奇想养蝗虫
今年33岁的于红雨有着两个不同的身份,一个是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一个是出生在农村的乡里娃。高中毕业那年,于红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建筑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2001年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天津上班,曾在中建八局做了五年的建筑工程师。后来,由于对管理感兴趣,于红雨辞职报考了MBA。在在读期间的一个假期,电视上一则关于养殖蝗虫的报道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
蝗虫俗称蚂蚱,营养价值非常丰富。蝗虫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含18种氨基酸,多种活性物质,维生素A、B、C、E维生素和磷、钙、铁、锌、锰等元素,并且含有被誉为“人体生命第六要素”的甲壳素。据说这种物质能够帮助人体清除体内毒素,达到排毒养颜的功效。此外,食用蝗虫外壳中的角素还能够防止人的肌体受到辐射伤害,起到抑制癌细胞增长、提高免疫力、预防心肌梗塞、平衡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强软组织再生能力等功效。
蝗虫不仅营养价值高,味道也非常不错。于红雨记得小时候自己常常和小伙伴们趴在田间地头逮蚂蚱,玩够了就拿回家用火烤着吃,口感非常不错。“其实很多饭店都有‘油炸蚂蚱’这道菜,而且价格不菲。因为原料供应有限,饭店通常只能从农户手中收购一些野生蝗虫,量少价高不说,还多数是被农药毒死的,食用之后对人体也有伤害。”于红雨立即预感到,小小的蝗虫身上一定有大的商机。如果能承包一些土地人工养殖蝗虫,销路一定不错。
想到就行动,趁着假期,于红雨先是风尘仆仆地找到报道中的那位养殖蝗虫的老人,向他虚心请教养殖蝗虫的技巧。在养殖场住了四天,于红雨???真观察了蝗虫的养殖环境,并且记录下每一个阶段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
带着满满一本养殖经验,于红雨回到了老家。没多久,他就说服了父母、姐夫,共同筹资开始建设养殖基地,征了40多亩地,盖起了5个养殖大棚。养殖蝗虫的大棚粗看去与种植蔬菜的大棚没什么两样,但实际上两者的原理和作用却大不相同。蔬菜大棚用的是塑料膜,目的是保持棚内温度;而蝗虫的大棚用的是镂空的纱网,目的是圈住蝗虫防止飞走。大棚建好后,就要把从外地引进来的蝗虫卵小心地放进大棚中,虫卵将在这里一天天长大,变成蝗虫。
第一次将虫卵安置好时,于红雨每天都蹲在棚里,仔细地查看棚里的温度、湿度。气温升到35℃以上,就要对养殖棚进行遮阴;空气过于干燥时,要在棚内洒水。于红雨尽量为这些蝗虫宝宝创造最佳的孵化条件,仔细监控并记录着虫卵的变化,期待着不久之后蹦出无数的小蝗虫。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创业之路总不是一帆风顺的。7月底的一天夜里,狂风暴雨突然袭击整个县城。暴雨过后,于红雨急忙沿着泥泞的小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往基地。尽管做了充足的思想准备,但是到了基地他还是心凉了半截,辛苦搭建的大棚被风雨侵袭得东倒西歪,而刚刚放进的新虫卵也被淹得一塌糊涂,损失惨重。
沉重的打击让于红雨不禁产生了放弃的念头。然而,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就在于对待逆境时的态度。于红雨反反复复想了一个上午,终于决定重新开始。他到市场上买来最结实的竹竿,把已经惨不忍睹的大棚一点一点重新建了起来。之后,他又千里迢迢到外地,重新引进虫卵,这一次他更加小心翼翼地呵护这些来之不易的小蝗虫。工夫不负有心人,两周过后,第一批蝗虫成功出土,好几个月的辛苦奔波终于换来了收获,于红雨用欣喜若狂来形容当时的心情。
找销路害虫变舌尖美味
随着越来越多的蝗虫渐渐长大,也到了快开学的时候。开学后,于红雨把养殖基地交给了已经基本掌握蝗虫养殖方法的父母和姐夫打理,自己则准备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参与基地的建设规划和蝗虫的销售。
于红雨发现,找销路并不是一个简单说说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怎样能把这批蝗虫卖出去,让它们真正变成财富呢?于红雨自然而然地选择去饭店推销。按照他最初的想法,蝗虫既然是理想的高营养保健食品,经过厨师的加工就可以成为难得的佳肴,应当会非常受到饭店的欢迎。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当地饭店的经营者给于红雨泼了一盆冷水,他们说虽然大家都知道历来有“油炸蚂蚱”这道菜,但毕竟许多年来都是作为一种新奇野味来看待,很难预测其需求量,因此没有饭店愿意批量购进原材料。况且谁也无法保证于红雨养殖的这种蝗虫是否安全可靠,如果蝗虫体内含有一定的过敏源,顾客吃后发生不良反应怎么办?害怕发生事故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