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陶渊明笔下菊花意象
谈陶渊明笔下菊花意象
[摘 要] 陶渊明的诗歌悠远淡然、真实婉转,诗中的意象,造诣极高,具有深刻的象征隐喻的意义。陶渊明诗中最突出的意象便是菊花,通过对陶渊明诗歌的解读,揭示陶渊明诗歌菊花意象的含义。以菊喻人、以菊比德,无我之境,自成风格。
[关键词] 陶渊明;菊花;意象
【中图分类号】 I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267-2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漫的文化长河中,文人们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自然界中的草木鸟兽、山川河海,向来与人的喜怒哀乐之情相融合。它们都是诗人表露感情的纽带和象征。叶朗曾说:“中国传统美学的中心范畴是“意象”,中国传统的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意象世界,即“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天人合一”思维方式――通过宇宙来掌握语言走向整体思考,而语言亦从此由冰冷的认知工具提升为活泼的文化载体”。菊,便是其中的一个意象。
菊花作为诗歌意象进入文学作品,始于战国时期。最早将菊花写入诗文中的是屈原,但屈原诗中的菊花主要是赞赏菊花的美好及菊花的可食性。自屈原后,便有了许多吟咏菊花的诗歌,但大多是作为文学的简单点缀,尚未进入物我情理的交融。到了魏晋南北朝,以菊入诗的诗歌更为普遍,菊花的内蕴更为丰富,但真正赋予菊花丰富的文化意蕴且有卓越成就首推陶渊明。他不仅继承了屈原等人重视菊花食用延年的传统以及赞叹菊花清高,脱俗的秉性,他还开创了人菊合一,与万物相容的意境。辛弃疾《浣溪沙》云:“自有渊明始有菊,若无和靖既无梅”。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菊花不成梅花,而赋者绝少,此渊明之所以无第二人也”。可见“菊”作为一种独特的、深刻的、富有文化意蕴的意象是从陶渊明开始的。
陶渊明,字元亮或名潜,字渊明,生于公元三六五年(晋哀帝兴宁三年),卒于公元四二七年,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是东晋同时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他的大半生处于我国封建社会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战的时代。在封建社会里,学而优则仕是大部分读书人的成功之道,陶???明亦曾在仕途漫步、探索,但政界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腐朽作风,他深为厌恶,“不堪吏职,少自解归”,毅然退出官场,徜徉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在艺术的园地里构筑桃源天地,寄托自己的情思,鼓舞人们为争取美好未来进行斗争的信心。陶渊明的诗既有物境,又有情境,既有对自然之景的真实描绘,也有他自身情感的深刻体悟。他的诗歌常用的意象有菊、松、鸟、秋、酒等等,而这些意象当中最突出的是菊。他的咏菊诗已经达到了物境与情境交融,平淡与豪放的完美统一。
现存陶渊明文集中谈到菊花的共有五处,分别是《九日闲居》、《归去来兮辞》、《和郭主簿诗》(其二)、《饮酒》(其五)、《饮酒》(其七)。下面我就以这五处诗歌来谈谈陶渊明诗中赋予菊花的含义。
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质性自然
《归去来兮辞》序言: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 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辞》。乙巳岁十一月也。
在这篇序言里,陶渊明公开打出“质性自然”的旗帜,表示为了要顺着自己本性的自然去生活,再也不愿心为形役、逢场作戏;饥寒冻饿虽关紧要,违背本性则更为痛苦。因此他为重获自由的田园生活纵情高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返自然”三字,一语道尽了陶渊明一生的理想和情趣。
在《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诗作营造了一个明朗静远的境界,书写诗人归居田园后采菊赏菊的闲情逸致。诗人采傲霜秋菊,于俊美庐山悠然相会,怡然自得,遗忘世情的隐逸之怀跃然纸上。心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然而透过那饱经风霜的菊花,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欢乐是一种表面的欢乐,他将痛苦映射于菊花,来表达自己极欲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里以摆脱矛盾和痛苦却不可得的心境。在这里,田园的本真状态与诗人摆脱了功名利禄的高洁品质完美融合,宇宙的浩大之气融入了一种自然的诗化和诗化的自然的和谐境界。
二、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凌霜傲雪
苏轼诗曰:“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陆游诗曰:“菊花如志士,过时犹有余香”,诸如此类诗歌,表达了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