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初次进呈存目》与《总目》对于吕祖谦及其著作评价.docVIP

比较《初次进呈存目》与《总目》对于吕祖谦及其著作评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比较《初次进呈存目》与《总目》对于吕祖谦及其著作评价

比较《初次进呈存目》与《总目》对于吕祖谦及其著作评价   摘 要: 《总目》在《丽泽论说集录》这条提要中增加了《初次进呈存目》所没有提到的朱熹批评吕祖谦的文字,并把朱吕二人的学术论争上升为汉学与宋学存在已久的分歧。本文通过对于朱、吕二人关于《诗经》、“博杂”、经史关系等方面不同理念的分析,表明了吕学的汉学倾向及四库馆臣对于汉学的推崇。   关键词: 总目 朱熹 吕祖谦   作为“汉学家大本营”[1]的四库馆,其虽言明:“要其归宿,则不过汉学、宋学两家互为胜负。夫汉学具有根柢,讲学者以浅陋轻之,不足服汉儒也。宋学具有精微,读书者以空疏薄之,亦不足服宋儒也。消融门户之见而各取所长,则私心祛而公理出,公理出而经义明矣。”[2]然在实际撰写提要时,其明显倾向于汉学。对于吕祖谦及其著作评价的改变便出了这一点。   《丽泽论说集录》是《总目》收录的吕祖谦十六种著作之一,《初次进呈存目》曰:“宋吕祖俭輯其兄祖谦之语,而其子乔年编次之。凡《易说》二卷,《诗说拾遗》、《周礼》、《礼记》、《论语》、《孟子说》各一卷,《史说》一卷,《杂说》二卷。据乔年题记,则此书多门人记录。未尽合祖谦之意。然乔年久称其大义奥旨犹赖以存,则金华绪论終当于是求之,在知所別择而已。”《荟要提要》与之完全相同。文渊阁、文津阁、文溯阁《四库全书》书前提要(下文简称阁书提要)则曰:“宋吕祖谦门人杂录其师之说也。前有祖谦从子乔年题记,称先君尝所裒辑,不可以不传,故今仍据旧录,颇附益次比之。乔年为祖谦弟祖俭之子,则收录者为祖俭,乔年又补缀次第之矣。凡易说二卷,诗说拾遗一卷(案:《诗说》独曰拾遗,以祖谦著有《家塾读诗记》也。),周礼说一卷,礼记说一卷,论语说一卷,孟子说一卷,史说一卷,杂说二卷,皆冠以门人集录字,明非祖谦所手著也。祖谦初与朱子相得,后以争论毛诗不合,遂深相排斥。黎靖德所编《语类》,以论祖谦兄弟者别为一卷(第一百二十二卷),其中论祖谦者凡三十一条,惟病中读《论语》一条,稍称其善。《答项平甫书与曹立之书》一条,称编其集者误收他文。其???三十条,於其著作诋《系辞精义》者二,诋《读诗记》者二,诋《大事记》者五,诋《少仪外传》者一,诋《宋文鉴》者五,诋《东莱文集》者三,其馀十一条则皆诋其学问。如云东莱博学多识则有之矣,守约恐未也。又云,伯恭之弊,尽在於巧。又云,伯恭说义理太多伤巧,未免杜撰。又云,伯恭教人看文字也粗。又云,东莱聪明,看文理却不仔细,缘他先读史多,所以看粗著眼。又云,伯恭於史分外仔细,於经却不甚理会。又云,伯恭要无不包罗,只是扑过,都不精。可谓抵隙攻瑕,不遗余力。托克托等修《宋史》,因置祖谦儒林传中,使不得列於道学。吕乔年记,亦称讲说所及,而门人记录之者。祖谦无恙时,尝以其多舛,戒无传习。殆亦阴解朱子之说,欲归其失於门人也。然当其投契之时,则引之同定《近思录》,使预闻道统之传;当其牴牾以后,则字字讥弹,身无完肤,毋亦负气相攻,有激而然欤。《语类》载李方子所记云,伯恭更不教人读《论语》,而此书第六卷为门人集录论语说六十八条,又何以称焉。道学之讥儒林也,曰不闻道。儒林之讥道学也,曰不稽古。龂龂相持,至今未已。夫儒者穷研经义,始可断理之是非,亦必博览史书,始可明事之得失。古云博学反约,不云未博而先约。朱氏之学精矣,吕氏之学亦何可尽废耶?”《总目》与阁书提要同。《初次进呈存目》与《荟要》只介绍此书的篇名、卷数,并对书作出简要评价,阁书提要、《总目》则增加了近五百字的内容,其中三百字左右是引《朱子语类》对吕祖谦著作的批评及对吕氏学问的评价,并指出“祖谦初与朱子相得,后以争论毛诗不合,遂深相排斥”,对其“抵隙攻瑕,不遗余力”,批评朱熹对吕祖谦大肆攻击,无容人之量。《总目》最后更把朱吕二人的论争归结为道学与儒林存之已久的分歧,“道学之讥儒林也,曰不闻道。儒林之讥道学也,曰不稽古。龂龂相持,至今未已。夫儒者穷研经义,始可断理之是非,亦必博览史书,始可明事之得失。古云博学反约,不云未博而先约。朱氏之学精矣,吕氏之学亦何可尽废耶”,认为吕学更倾向于汉学,表明了对于吕学的肯定和对朱子学的批评。从《初次进呈存目》、《荟要》提要到阁书提要、《总目》的变化,充分反映了推崇汉学的四库馆臣的价值观念与学术态度的变化。   一   提要中提到二人争论毛诗的问题,吕祖谦以尊《诗序》、宗毛诗、反“淫诗”的主张与朱熹形成鲜明对比。而二人截然不同的学术立场正反映了汉学与宋学在《毛诗》问题上的分歧。随着学术地位的巩固,朱熹关于《诗经》方面的学术观念也被人们奉为圭臬,并逐渐成为官学,如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颁布诏令,明令科举士子“《诗》以朱氏为主”[3],明代科举考试以胡广等人奉敕编纂的《诗经大全》取士,而《诗经大全》实际上剽窃了朱熹元代信徒刘瑾的《诗传通释》,秉持的依旧是朱熹的学术观念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