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临床疗效.docVIP

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临床疗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临床疗效

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的患者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其中对7例伴有患肢短缩2cm以上者同时行骨痂延长手术,随访2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7例患肢短缩者骨延长2-7cm,所有患者X线拍片检查显示骨不连接处及骨延长区均已愈合,再无骨折及感染发生,关节功能亦较手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在治疗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患者时,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疗效肯定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外固定器;股骨骨折;骨不连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03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05-01   在临床上,对于股骨创伤合并感染及骨不连接的病例,治疗的目的是治愈感染,同时治愈骨不连接,恢复患肢的长度,改善关节功能。但是,由于感染及创伤的缘故,加之大量的疤痕组织形成及血液循环差等原因,同时治疗股骨创伤合并感染及骨不连接则较为困难[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各种尝试,认为应用骨外固定疗法成为该类患者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2]。我们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了18例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18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14-51岁,平均年龄(32.4±4.5)岁。病程8个月-4.4年,平均病程2.1年。有15例患者层行二次手术治疗。入院后拍片示7例患者伴有患肢短缩2cm以上。入院时所有患者出现患肢大腿感染、疼痛、畸形,部分患者合并皮肤窦道形成并流脓,患侧髋关节、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1.2应用材料由江苏省武进第三医疗器械厂生产并提供的镶嵌式骨外固定器(I-Ⅴ型,直径8mm),有上海医疗器械厂生产并提供的螺纹针(直径5mm)。   1.3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在大腿外侧做皮肤小切口,切除坏死组织后彻底清创,清除脓液,去除股骨内原有固定的钢板、螺丝钉、髓内钉。应用直径4.5mm钻花在骨不连接断端两侧钻孔置入两组螺纹针4-6枚,该螺???针穿透两侧骨皮质,同时各螺纹针间相互平行,处于同一平面,与股骨长轴垂直。伴有患肢短缩者在较完整骨段加置一组2-3枚螺纹针,两组螺纹针之间骨膜下截骨,最后缝合骨膜,骨不连接处放置灌洗引流装置,缝合伤口,在露在皮外的螺纹针针尾安装合适的镶嵌式骨外固定器。   1.4手术后处理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24-48小时拔除引流,残留的窦道应用碘伏纱条换药直至感染控制、窦道闭合为止。患肢短缩者在术后第3天开始调节骨外固定器进行延长,起初,延长速度较快,为0.6-1.0mm/d,在延长长度大于6cm后,则延长速度减慢为0.3-0.5mm/d,在骨不连接断端两侧接触后,每2周在在骨不连接处加压1次。单纯加压者2周加压1次。在加压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肢的末梢循环情况、肢体感觉情况、运动情况等,如果患肢的末梢循环差、肢体感觉麻木、运动障碍等,则停止延长,待上述情况处理后再进行延长或停止延长。每2周拍片检查骨痂生长情况、骨延长情况、患肢程度,决定下一步是否需要加压、延长。在加压及延长的过程中,逐渐进行免负重关节的功能锻炼、免负重行走,最后丢弃拐杖行走等肢体功能锻炼。2结果   所有患者门诊随诊2年后,7例患肢短缩者骨延长2-7cm,11例单纯加压者骨不连接处愈合。所有患者X线拍片检查显示骨不连接处及骨延长区均已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2个月,骨折断端呈角小于10°,未予处理。有3例患者术后针孔处感染,经抗感染及局部处理后痊愈,再无骨折及感染发生,关节功能亦较手术前明显改善。3讨论   在临床上,股骨创伤合并感染及骨不连接情况,除与骨折的粉碎程度、周围软组织的感染程度、损伤的严重程度、医源性因素有关外,还与早期创伤的处理不当有关。早期在处理创伤时,内固定不当,加重感染,进一步导致骨折不愈合。由于反复多次手术、感染及创伤的缘故,加之大量的疤痕组织形成及血液循环差等原因,使股骨创伤合并感染及骨不连接治疗极为困难。传统的治疗方式是采用分期手术进行治疗,即先控制感染、清除创面,待3-6个月感染基本控制后再进行治疗骨不连,此治疗方法需多次手术,治疗时间长,容易出现肌肉萎缩、局部瘢痕形成导致肢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股骨创伤合并感染及骨不连接过程中,既要控制感染,又要使骨折固定愈合并延长短缩的股骨,同时,使髋关节、膝关节功能最大程度的恢复,其中,最重要的是带有活力的骨断端的接触[3]。股骨创伤合并感染及骨不连接断端并非死骨,它仍具有良好的成骨活性,在牢靠稳定的固定情况下仍可以延长并愈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