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三讲 存在主义.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 存在主义

第二讲 存在主义哲学思潮 陶日贵 一、存在主义哲学概况 存在主义不是统一的哲学派别,而只是一种具有某些共同理论倾向的思潮。 特别关注人的存在问题 先驱人物:克尔恺郭尔、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尼采和卡夫卡(1883-1924)等人 中坚人物: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梅洛-庞蒂、加缪和马塞尔。 一、存在主义哲学概况 思想渊源:两希文化、奥古斯丁哲学、近代的笛卡儿哲学和帕斯卡尔的批判思想、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胡塞尔现象学。 社会背景:与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以及由此加剧的人的异化现象有密切关系。 思想流传:一战后在德国正式形成,二战后存在主义的中心由德国移到法国,自20世纪60年代起走向衰落,其主导地位被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流派所取代。 二、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 (一)生平活动 马丁· 海德格尔(1889-1976),1909年进弗莱堡大学学习神学和哲学,在胡塞尔《逻辑研究》的影响下研究存在问题。后放弃神学,专攻哲学。 1913年完成博士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理论》 1923-1928年受聘马堡大学哲学教授。其间完成《存在与时间》第1部(1927)。1928年回弗莱堡大学接替胡塞尔教授席位,直至退休。 在纳粹统治期间,曾出任弗莱堡大学校长。 (一)生平活动 50年代后期完全退休,长期隐居。 主要著作还有:《论根据的本质》(1919)、《什么是形而上学》(1929)、《论真理的本质》(1943)、《论人道主义》(1947)、《林中路》(1949》、《形而上学导论》(1953)、《什么是思》(1954)、《通向语言之路》(1959)、《诗、语言、思》(1971)。 一般认为,《荷尔德林和诗人的本质》(1936)一文是为海氏前期和后期思想的分界点。 (二)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 认为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以对存在本身研究为核心的本体论问题。真正的哲学是存在哲学。 既反对柏拉图以来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也放对实证主义哲学全部拒斥本体论。 自柏拉图以来的传统形而上学的错误就在于,以存在者的研究混淆和代替了对存在本身的研究。 (二)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 海氏著作中的存在为德语不定式sein,相当于英语不定式to be。作为哲学范畴的存在是指存在物的涌现、显示,而非具体的、确定的存在者或存在物。中文译为在、是、有。 存在者意指存在着的某种确定的事物和现象,可以是一切已经显示其存在的现实之物,也可是观念之物。中文译为在者、存在物。 (二)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 存在是使存在者显示为存在者的本源性的东西,是一切存在者得以成为其自身的先决条件。没有存在就没有存在者。因此,与存在者相比,存在具有优先地位。 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存在本身不是存在者,不是一切存在者的族类的普遍性,因而不是某种抽象和绝对的存在,不是外在存在者的独立的东西。存在没有现实的、独特的规律性和本质,不能给它下定义。 (二)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 诸如物质性、逻各斯、实体性、客观性、直观性等所表达的实际上都只能是存在者,而不是存在本身。存在不属于认识所及的知识和科学研究范围,而属于哲学范围。 哲学对存在的研究不是追问存在是什么,而是追为存在者怎样存在,也就是追问存在者的存在的意义。 (二)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 柏拉图较早明确提出存在问题,但他把理念当作涌现出来的东西中的与涌现相分离而被对象化了的一般、本质,也就是把存在者当作存在。 亚里士多德把对存在的研究变成了对范畴及其体系的研究。一切存在论都去探究范畴的原则。 笛卡儿的二元论,使存在被存在者遮蔽的状况进一步固定下来。 自柏拉图以来西方形而上学时代是存在遗忘的时代,这种本体论是无根的本体论。海氏意在建立基础本体论,由对存在者的研究返回到对存在的探究,澄清和阐释其意义,由此建立起的关于存在的理论具有始源性意义。 (三)现象学方法的继承和超越 传统形而上学对存在的研究之所以会变成对存在者的研究,源于柏拉图的认知方式,即以看(表现、直观、认识等)为特征的研究方法的结果。 柏拉图的洞喻说被近代哲学家衍化为各种由表象和概念等构成的认识体系。 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根本目标在于,超越心理主义(以主客二分为特征的认识论思维模式的典型形态),超越或悬搁具体的物质和精神存在而返回到事实本身,即只是描述在纯粹的内在直观中呈现出来的真实的存在、现象。 (三)现象学方法的继承和超越 海氏运用现象学方法的意图,在于把传统哲学所谈论的一切对象化的存在都还愿为直接涌现、显示意义上的存在,即现象的存在。现象就是真实的存在本身,是存在者的存在的显现。现象学方法就是揭示存在者的存在的方法。 海氏的方法排除了胡氏的先验主体以及由此建立的先验世界。胡反对通常意义上的经验科学及其概念体系,认为概念是一种抽象,是人们因实际需要而建立起来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