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文本链接与诗词教学有效超越
初中文本链接与诗词教学有效超越
摘 要:通过恰当的文本链接,通过比较阅读诗词的丰富内涵,以超越诗词的阅读体验,让诗歌教学真正发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文本链接 鉴读 内涵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80-01
诗词教学,对于深爱语文的老师们来说,是最能够满足语文教师诗意教学行为的一块教学内容,但由于师生双方憧憬得多,收效难以避免不尽人意,也成了最容易击碎语文诗化的美梦的一块教学内容。
在多年的初中诗词教学和探索实践过程中,笔者通过文本链接的对话教学,在文本拓展阅读中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以及文本内涵的充实与丰厚,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积累、欣赏的兴趣。
1 文本链接充盈诗词的内涵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对以上这首浪漫诗人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我们一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通过解析诗人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上的街市的美丽景象以及牛郎织女闲逛天街的幸福生活,通过理解诗人的飘渺幻觉,读懂诗人的情致―― 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执教这首诗歌时,笔者在课堂上引入民间故事《牛郎织女》。通过阅读文本学生不难发现:在传说中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一年只能见一次面,其它时间分居两岸,不可望也不可即。而在郭沫若的诗歌中,牛郎织女可以在天街闲游,幸福自由地生活,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呢?大学者郭沫若比我们更明白传说的内容,如此反弹琵琶又是为何?再结合诗人这一阶段创作的诗集《星空》的时代背景:20年代初,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窒息着??诗人内心在苦闷中彷徨,在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此诗集。学生就更容易咀嚼到诗人笔下四个“定然”和一个“定能够”的感情色彩,对内涵的理解就更见正确、更见深刻了――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憎恶,对未来美好生活热切的向往追求。牛郎织女美好的生活是诗人理想的结晶,在诗人心中,天上人间是一体,主观颠倒了流传了千年的神话,用寥寥诗句化解了那个悲剧和人们叹息了千年的相思和哀愁,给读者以无限丰富的想象。随着教学的深入,师生的心灵也会跟随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漫游,尽情驰骋美丽的梦想,这也许就是师生原本企望追求的诗意教学的境界。
2 文本链接超越诗词的阅读体验
每首诗词都有它独特的已经和作者蕴含丰富的人生体验、情怀和哲思。笔者发现,单一的教学一首诗词,学生缺乏比较分析、升华体悟的过程,思维容易呈现一元化、简单化。例如,教学《水调歌头》的过程中引入李白的《把酒问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
一词一诗,足见两位作者诗酒才性的一脉相承,一是豪放词,一是豪放诗。在苏轼的词中老师们不难读到作者认可并顺应生命的缺憾,顿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人生哲理,将生活的磨难升华为人生的哲思,记录下了情感积淀后的冷静思索,达到了智慧旷达的高度。学生要体悟一个饱经仕宦沧桑的中年人的情怀,显然是有难度的。引入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让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和苏轼的词进行比较阅读,李白也对人生作了探求,最后抒发了“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的感慨,手中的酒也幻化出了诗人孤高出尘的自我形象,晚唐的皮日休以“真放”概括李白(《七爱诗,李翰林》),此“放”与苏轼的“旷达”有区别,少一份豁达乐观之气,多了一份纵情恣意之性情。就境界而言,苏轼更见高远,他思索人生获取的胸襟智慧,穿透时空的敏锐更令人敬佩。两相文本对比阅读,学生体验到了同为豪放的差异,这也为学生的后续阅读作了潜在的延伸。
3 文本链接激发学生探究诗词的兴趣
本质上说,一首诗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一种诗的情结。如果教师能够走出文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