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解放战争中鲁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北解放战争中鲁艺

东北解放战争中鲁艺   1938年2月,为了密切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和抗日战争的形势,培养和训练适应抗战和建设中国新文艺工作需要的大批艺术人才,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联名发出《创立缘起》,决定创办一所艺术学校,同时为了纪念并沿着鲁迅开辟的艺术道路继续前行,将校名定为鲁迅艺术学院。   我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艺术学校   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正式成立,是我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艺术学校。毛泽东出席了在中央大礼堂举行的开学典礼,并为鲁艺题写了“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及“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的题词。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鲁迅艺术学院要在民族解放的大时代去发展广大的艺术运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指导下,实现文学艺术的伟大使命。此后,毛泽东还曾到鲁艺亲自授课。鲁艺创办之初,设立了戏剧、音乐、美术3个系,后增设了文学系,同时,为了紧密联系实际,还开设了文艺工作团、实验剧团、歌舞团、美术工作团以及其他科研组织。   鲁艺地处延安,由于国民党长期对边区实行经济封锁政策,各种物资严重匮乏。但汇集了大批才华横溢的文艺青年的鲁艺,在艰苦的物质生活和办学条件下,贴近时代、反映生活,先后创作出《延安颂》等一大批经典作品,成为延安文艺运动中最为活跃的地方。曾经留学法国的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就曾在鲁艺担任音乐系主任。受到延安浓烈气氛的感染,冼星海很快就与诗人光未然合作完成了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史诗性作品――《黄河大合唱》。鲁艺还培养了大批革命文艺工作者,为抗日战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抗战胜利后开进东北解放区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将鲁艺从延安迁到东北办学。经过几个月的艰难跋涉,鲁艺师生终于辗转到达哈尔滨,并演出了《白毛女》《黄河大合唱》等节目,引起强烈反响,激起了广大群众对封建势力的仇恨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此时,解放战争形势发展很快,我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1946年,鲁艺分批迁到佳木斯市,划归东北大学恢复办学,并在当地演出了秧歌剧等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同时吸引了大批青年加入鲁艺,为鲁艺增添了新生力量。同年冬,根据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在东北较远城市和广大乡村发动群众开展土地改革的指示,东北局决定鲁艺脱离东北大学,组建东北鲁艺文工团一、二、三、四团和音工团,进入东北解放区开展革命工作。   一边战斗宣传,一边创作演出   挺进东北解放区的五个鲁艺文(音)工团,坚持为广大工农兵服务、为解放战争服务的宗旨,跟随部队辗转于东北各地,并深入敌区,一边参加剿匪和土地改革,一边进行创作和慰问演出。东北鲁艺文工团在文艺创作和演出实践的同时,深入生活,积极学习民间文艺,培养和锻炼了队伍,增长了才干,活动范围遍及北满、南满、东满67个市县(镇),并创作出《兄妹开荒》《南泥湾》等“鲁艺家”秧歌。   东北鲁艺各文工团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及时根据战争形势和土改运动的需要,创作演出了数以千计各种形式的文艺节目和剧目。其中包括:歌剧《火》《永安屯翻身》,秧歌剧《李二小参军》《归队》《干活好》《两个胡子》《收割》,话剧《牢笼计》和音乐作品《咱们工人有力量》《工人大合唱》,等等。这些作品反映出中国人民寻求独立解放和建立新中国的强烈愿望和坚定决心,起到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战斗作用,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战场上用攻心战瓦解敌人士气   辽沈战役前夕,东北鲁艺各文工团随部队来到前线,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边战斗边宣传,边创作边演出,有时甚至要面临生死危机。   1948年夏,鲁艺三团前往长春前沿战地,进行慰问演出。突然,距离剧场舞台不远处传来一阵阵枪响和炮声,美械装备的国民党部队渐渐向舞台靠近,文工团员们只能用手枪等小型武器还击。正在附近布防的四野某团,立刻派出一个连,跑步到前沿迎敌。指挥战斗的团参谋长高喊:“你们一定要把敌人顶住,这里有(鲁艺)文工团!”国民党士兵见到“不要命”的解放军,立刻放慢了前进速度。最后,鲁艺三团被保全了下来,这个连却伤亡了不少战士,连长也在战斗中负了重伤。这种情况不时在鲁艺各团的演出中出现,但鲁艺团员们仍然坚持活跃在战争的最前线。   在决战东北的战场上,鲁艺文工团的团员们还经常利用嗓音洪亮的优势,在前沿阵地轮番向敌人喊话,宣传党的政策。他们的宣传,引发了国民党士兵的思乡之情,瓦解了国民党军队的士气,加快了辽沈战役胜利和解放东北的步伐。   沈阳解放后恢复办学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东北鲁艺文工团随部队进入沈阳,并投入到庆祝沈阳暨东北全境解放的演出宣传活动之中,同时也为庆祝新中国的成立做着紧张而忙碌的准备工作。同年年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