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方与北方》文学伦理学解读
《南方与北方》文学伦理学解读
【摘要】《南方与北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作家盖斯凯尔夫人的代表作,文学伦理学批评是近年来兴起的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出发浅谈《南方与北方》中的伦理关系,以此呈现文学伦理学批评对于人文精神建构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盖斯凯尔夫人;《南方与北方》;文学伦理学批评
盖斯凯尔夫人是维多利亚时代描写“英国状况”的一位重要的小说家。《南方与北方》讲述的是一个初从英国南方农村移居北方工业城镇的年轻姑娘玛格丽特的生活变化和恋爱波折。由于父亲工作的原因,玛格丽特全家从南方农村移居到北方米尔顿,不同于南方的宁静安逸取而代之的是北方的脏乱和人情的冷漠。随着生活的深入,玛格丽特结识了工人阶级与资本阶级的朋友,了解到他们之间的矛盾,为他们矛盾的缓和做出努力,在此期间玛格丽特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因为作品中对贫苦工人的悲惨遭遇和他们与工厂主的尖锐矛盾,所以一直被认为是一部工业题材小说和社会问题小说。
2004年6月,聂珍钊教授在南吕举行的“英美文学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的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批评方法,即“文学伦理学批评”,以通过想象而虚构的艺术世界为对象,研究作品中所描写与表现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符合那个社会与时代所公认的伦理道德标准。
李定清教授2006年在《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人文精神建构》一文中,从人类精神发展的角度,阐明文学伦理学批评之于人文精神建构的价值和作用主要是从四种关系来展开的:在人与社会关系上,以求真为切入点,历史具体地传承整体社会的道德伦理状况;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以求美为切入点,张扬了自然和谐的人伦思想;在人与他人的关系上,以求善为切入点,真实地呈现善恶之间人际关系的复杂样态与伦理意义;在人与自我关系上,以求圣为切入点,内在地传达着人终有一死的人由凡入圣的道理伦理欲求。从而使文学伦理学批评成为人文精神建构的重要途径之一。
许多笔者已经从生态主义、女性主义等角度对《南方与北方》进行解读,展示了其丰富的内涵。本文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四个维度对小说进行文学伦理学解读,发掘其中的伦理关系,以此呈现文学伦理学批评对于人文精神建构的价值和作用。
1. 人与社会的伦理体现
“文学是人学”,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不仅是文学主要反映或表现的内容,也是文学伦理学批评、阐释和发掘文学道德伦理价值的重要维度。
文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的全景是社会全景的真实反映。《南方与北方》以盖斯凯尔夫人长期生活的英国工业中心曼彻斯特地区为背景,真实地揭露了当时正在飞速发展的英国工业社会的弊病,贫苦工人的悲惨境遇和他们与工厂主的尖锐矛盾。小说第一卷中工厂主桑顿太太和工人希金斯对罢工的态度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展现的淋漓尽致:“为了控制和占有别人的产业。”桑顿太太恶狠狠地用鼻子哼一声说。“他们罢工一向是为了这件事。要是我儿子的工人罢工,那么我就只好说,他们是一伙忘恩负义的卑鄙家伙。”资产阶级对于工人的罢工持厌恶态度,他们认为工人和资本家是不可能平等的。而工人希金斯却认为资产阶级分内的事就是把工人的工资削减到饥饿线上,好让资本家增加利润。由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缺乏沟通才使得他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小说中玛格丽特作为一个旁观者,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桑顿和希金斯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谈话,使他们的矛盾有所缓解。虽然现实社会中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从未缓解,但小说中表达了盖斯凯尔夫人的美好愿望,希望两个阶级能够和谐共处。
2. 人与自然的伦理体现
人与自然的关系式人之存在的本性源关系。自然意义上的人和文明社会总是存在无尽的联系和冲突。
主人公玛格丽特喜欢赫尔斯通的花花草草,亲近自然,平静而安逸的生活:“林间的树林郁郁葱葱,呈现出一片苍翠的颜色,斜阳照亮了大树下的蕨草。他们走在开阔的公地上,步入温暖、芬芳的天光,看到许许多多自由自在的野生小动物在阳光下玩耍,以及阳光所唤醒的种种花草。”一踏上北方这块土地,她就发现自然受到了工业的摧残:“一阵铅银色的云层悬在米尔顿所在的那一面的天边上空。同冬季天空淡淡的蓝灰色对比起来,它显得更为黑暗,离开镇上较近的地方,空气里隐隐有一种烟味。”而且小说中玛格丽特的妈妈和工人女孩贝西都是因为环境而死亡。玛格丽特的妈妈到达米尔顿以后在浑浊的空气中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贝西则是长时间在工厂工作吸入过多的绒毛死亡。小说体现了工业社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但是玛格丽特每当遇到困难或者心情不佳的时候还是会到亲近的自然里释放自己,说明自然对于人类是不可缺少的,人们在自然中心灵得以净化,人性回归。
3. 人与他人的伦理体现
人与他人的关系,是文学价值净胜的集中体现。因为人的本质是在对象化之后才能得以彰显,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