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祝福》肖像描写看祥林嫂这一人物塑造
从《祝福》肖像描写看祥林嫂这一人物塑造
摘要:肖像描写是人物形象塑造的表现手法之一,肖像描写对于推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对于人物个性的刻画、对于揭示作品的主题等具有重要作用。该文着重就《祝福》的肖像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作了较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肖像描写;《祝福》;祥林嫂;人物形象塑造
人物形象塑造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人物描写方式多样,如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等。这里只谈一点肖像描写,从肖像描写中分析作家鲁迅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事实上人物的外部形象包括容貌、衣着、体态等以及反映人物内部心理的外在表现如神韵、情态等等。
从文学作品的功能分析,肖像描写有助于交待人物的身份,有助于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还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揭示作品的主题等。因此,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让读者牢记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还能让读者体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把握住人物个性及其小说发展脉络,进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下面,我们以鲁迅的小说《祝福》为例简要地谈谈肖像描写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示出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了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作品的这一主题是通过人物形象塑造来体现的。而肖像描写是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祝福》中,作者为塑造祥林嫂这一封建社会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曾三次着墨较多地对祥林嫂的肖像进行了白描色的描写。下面请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肖像描写:
第一次是旧历年底“我”回鲁镇时碰到的那个下午: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年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第二次是“我”回忆起那一年的冬初祥林嫂初次进入其四叔家的描写:
“??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第三次是祥林嫂丧夫失子之后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做帮工时的描写
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从“我”对祥林嫂的三次着墨较多的描写中,反映出祥林嫂不同的境况及其不同的面貌特征。作者回鲁镇见到祥林嫂时的第一次描写,是祥林嫂濒临死亡前的悲惨写照;第二次描写“我”回忆过程中初次见到祥林嫂是她新寡之后辛酸写照;第三次描写是祥林嫂身受丧夫失子之后走头无路时的悲惨写照。
三次不同的肖像描写,却深刻地反映出祥林嫂如何在封建礼教的迫害下,饱尝种种迫害,历尽种种不幸遭遇,直至身心麻木,最终被迫走向绝路的苦难历程,是对旧社会吃人的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
下面,我们从祥林嫂悲惨命运中来解读这三次不同的肖像描写。
“我”在鲁镇四叔家初次见到祥林嫂,是她遭遇丧夫之痛,背着婆婆从家里跑出来,为了免遭婆婆的虐待,为了追求的生存权利。你看她衣着简朴――“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表明她家境窘迫,条件不好。为什么她“头上扎着白头绳”呢?因为她是新寡,残留着丧夫的悲伤痕迹。但她恪守妇道,甘愿为自己的丈夫守丧。你看她“脸色青黄”,这不正说明是她长期遭受婆婆虐待忍饥挨饿所造成的创伤吗。“但两颊却还是红的”,说明她此时受封建礼教的迫害尚不深,尚存有一丝年轻人的生机与活力,与她“年纪大约二十六七”是相符合的。
当“我”再次见到祥林嫂时已是第三年了,期间祥林嫂经历了被婆婆绑架,被卖到贺家?嫁了人还生了儿子,后来是她丈夫因得伤寒而死。儿子阿毛又被狼吃掉。夫兄又逼她归还房子等。她在遭受丧夫失子的厄运,历尽生活的磨难,被封建礼教迫得走投无路时,又经卫老婆子引荐来到鲁四老爷家作佣人。这时,祥林嫂仍然穿着“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衣着未变,表明她此前尽管嫁了人但贫苦困穷的生活境况并未改变。“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说明她在经历短暂相对好一点的生活破灭之后,再一次遇到夫死子丧的沉重打击。她被卖后曾“交了好运”,也曾“胖”过,但夫死子丧后,封建族权又来迫害她,“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不但失去了亲人,而且失去了生存的权利,再一次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使她“脸色青黄”、走投无路。还承受着巨大精神折磨。“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就是其精神痛苦的写照。
五年后重回鲁镇时的那个冬天,“我”再一次见到了祥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