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校情教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运用探讨.docVIP

校史校情教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运用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校史校情教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运用探讨

校史校情教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运用探讨   摘 要: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史和校情,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医科院校,其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中,利用自己独特的校史校情资源进行课堂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和接受程度,增强《纲要》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关键词:校史校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274-02   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医科院校,也是我党我军创办最早的院校之一,其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后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40年在延安,经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共中央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东北解放后,1948年中国医科大学搬迁至沈阳,接管了原满洲医科大学的旧址进行办学。   一、中国医科大学独特的校史校情资源   (一)光辉灿烂的红色校史资源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战略性大转移,红军卫校作为军委直属部队的一部分,于10月中旬从瑞金随军出发。为适应行军需要,学校将学员分散到各部队参加救护工作。红军卫校师生跟随红军四渡赤水,二过乌江,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爬过高达4 000多米的雪山,走出渺无人烟的草地。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当初从江西出发的100多名师生中的许多同志,在行军途中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令人尊敬的彭龙伯校长和李延年教员先后在长征中光荣牺牲。   长征期间,红军卫校师生们不仅完成了行军任务,同时边行军、边办学并且担任救护工作,在我党我军的医学教育史上写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丽诗篇。   1941年7月,毛泽东同志为学校第十四期毕业生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成为中国医科大学全校师生及全国医务工作者的座右铭。   (二)日本侵华时期满洲医科大学的独特角色   日本侵华时期,满洲医科大学充当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满大的历史为日本人对东北的军事和文化侵略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首先,为了配合侵华日军细菌战的战争策略,该校在关东军军部的支持下,用13个健康的中国人进行了斑疹伤寒自制疫苗的活体实验,成功地为日军细菌部队研制了斑疹伤寒疫苗,解决了日军在投放带有伤寒菌武器时的防护问题。其次,满洲医科大学的师生利用微生物学、解剖学、病理学等课的教学实验课,对多例中国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活体解剖实验。再次,满洲医科大学为731部队输送了骨干医学人才。满洲医科大学的一些教授、学员在731部队的研究中承担了不同的菌种、病毒的研究课题,在日军细菌武器的研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为了配合日本军事侵略的需要,泯灭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的教育机构里,大肆推行奴化教育。满洲医科大学是日本侵略者在奉天(今沈阳)建立的最重要的,且是侵华日军在东北建立唯一的一所高等医学教育办学实体,它的奴化教育,具有典型性。满洲医科大学的奴化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满洲医科大学还把奴化训练规范于师生的日常活动之中,成为学校生活的必需内容;另一方面,强制推行日语教学,将军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课程之中以及通过医学诊疗活动将奴化教育宣传延伸到满蒙人民。   二、在课堂中融入校史校情教育的积极意义   (一)充实教材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如何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打造成大学生喜欢学习、教师热爱讲授的课程,是各个大学理论课教师研究的重点之一。很多同学都反映,从小学到中学都开设了历史课,现在大学又开设了近现代史。同样的内容来回重复,而且每次都得过考试那一关,同学们不胜其烦。在这种大前提下,要想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增强《纲要》课的吸引力,一方面老师需要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和讲课水平;另外,如果能充分挖掘学校的自身资源,在细节上下功夫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到长征精神时,很自然地讲到红军卫校的长征经历,讲到广大师生们坚持理想信念发扬长征精神,同学们都为之精神振奋,充满了兴趣。讲日本侵华时,日本侵略者如何在满洲医科大学搞活体解剖实验,同学们群情激愤,对侵略者的兽行切齿痛恨。同学们了解到自己切身生活的校园曾经是日本人恣意妄为的场所,心中的感情真是复杂极了。中国的大专院校很多,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如果老师们能在充分遵循教学大纲的同时,穿插地讲一些本学校和《纲要》课贴近的历史,对增强同学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帮助的。   (二)了解学校历史,树立爱校情怀   《纲要》课作为一门政治理论课,它有很强的政治说教功能。比如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同学们“自觉地继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发扬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