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对策研究.docVIP

重庆市涪陵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对策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市涪陵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重庆市涪陵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摘 要:中国经济已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是当前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涪陵因工业闻名,工业是涪陵的经济支柱,“涪陵经济升级版”的实现有赖于涪陵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对策;重庆市涪陵区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243-03   收稿日期:2013-09-28   作者简介:彭道伦(1957-),男,重庆酉阳人,教授,从事涪陵区情研究;倪春华(1981-),男,湖南衡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发展经济学与宏观调控研究。   十一五期间,涪陵工业实现了又一次大跨越。但是,无论是就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要求还是就其自身特点来看,都急需转型升级。   一、涪陵工业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建设“双百”现代化大城市的必然要求   建设“双百”现代化大城市是重庆市委、市政府为涪陵量身定做的奋斗目标。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没有现代工业的发展,就没有现代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涪陵建设“双百”现代化大城市,无论是城市扩容、人口聚集还是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都需要现代工业的支撑。只有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才能为现代城市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只有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才能吸引农业人口向城市聚集,促进农民市民化;只有工业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提高了,才能促进城市管理智能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因此,加快双百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不仅要求加快工业化进程,而且要求提高工业化的质量,打造涪陵工业升级版。   (二)提高涪陵经济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当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时不我待,区域竞争十分激烈,市内各区县你追我赶,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涪陵如何迎难而上,急流勇进,发挥“重庆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三峡库区工业重镇和乌江流域物资集散中心、一小时经济圈辐射带动渝东北、渝东南地区的重要枢纽”的作用,鉴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和动力,以及工业经济已占据涪陵国民经济半壁江山,竞争的着力点显然就是突出工业竞争优势,打造工业升级版。   (三)涪陵工业实现新跨越必然要求   十一五期间,涪陵启动了由涪陵工业向工业涪陵的跨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全区工业总产值由2006年的210亿元发展到2011年的901.6亿元,五年增长了4.3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6.4%。下一步怎么办?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再用五年,完成从“涪陵工业”到“工业涪陵”的跨越,工业总产值将提升至2016年的2 500亿元的目标,措施就是唱响“转型升级,量质并举”,“工业立区,产业兴城”发展主旋律。简言之,就是打造涪陵工业升级版。这一决策的正确性在于:   1.工业总量仍不够大。虽然2012年涪陵工业总产值已站上千亿元大关,纵向看,与过去比较,成就辉煌,但与全面小康的目标比较,与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的要求比较,工业总量仍然偏小。横向看,与东部沿海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工业规模不大的问题则更为突出。以涪陵区与浙江省的绍兴县比较为例,2012年,绍兴县全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3882.49亿元,工业增加值540.24亿元,涪陵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仅相当于绍兴的26.11%和63.58%。   2.工业结构不优。首先,从轻重工业结构来看,从2009年到2011年,涪陵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从57.32亿元和93.27亿元增加到78.89亿元和173.69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3%和36.5%;在工业增加值中,轻、重工业比例由0.38∶0.62转变为0.31∶0.69,重工业上升了7个百分点,而轻工业比重则下降了7个百分点,这种不合理的轻重工业结构变化,导致工业资本密集程度快速提高,单位资本所带动的就业能力则会快速下降,不利于涪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利于第三产业和城镇化的发展,不利于扩大内需拉动发展。 其次,从产业结构来看,在六大工业支柱产业中,2012年化工化纤产值为159.43亿元、食品医药产值为186.97亿元、重要材料产值为254.99亿元、装备制造产值为142.67亿元、电子信息产值为2.63亿元、清洁能源产值为48.64亿元,分别占比为20.01%、23.51%、32.06%、17.94%、0.33%和6.06%,传统产业比重过大,新兴产业比重太小,与“重庆要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为第一支柱,建成‘中国硅谷’”不相匹配,难以承接主城主导产业辐射,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难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其三,从产品结构来看,初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导致节能降耗压力大,环境压力大,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不高,经济关联度低,不利于产业做大做强。   3.主导产业、主导企业不突出。就产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