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变脸”西方绘画面容表现现代转变
“变脸”西方绘画面容表现现代转变
【摘要】面容是人体上最具独特性的象征符号,西方绘画中面容表现的现代转变是反映“美术现代性”乃至社会、文化领域现代性生成的直观而鲜明的“脸谱”。传统的面容表现遵循古典“美”的标准,人脸在写实原则下被精细地刻画。印象派以来的面容表现则体现出模糊化—简化、扭曲与变形、颠覆“脸面”的象征意义等趋势,既呈现出“美术现代性”的形式特征,又在作品意义层面挑战传统、传达现代体验。
【关键词】 面容;绘画表现;现代转变;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巴特认为,“脸构成了人体裸露部分的一种绝对状态,既不可触及,又无法舍弃”[1]81,这是在说面容作为身体之“头面”的某种独特性。齐美尔也认为,面容对于整个人体来说“犹如一个半岛,独处一隅”,而它“在造型艺术方面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无可比拟的”。[2]176-177在本雅明看来,当机械复制时代的“展示价值”开始全面取代“膜拜价值”时,面容成为了后者退守时的“最后一道防线”,散发着“光韵”最后的芬芳。[3]65
即使仅凭日常经验,我们也能体会面容在人体上高度的独特性。它是人们互相辨识的最鲜明标志,是人情绪、性格、身份等的直观呈现,是公共交往中最引人注目的“头脸”。在造型艺术中,面容一直是被精心刻画的重要表现对象;但西方绘画史上的面容表现也呈现着变化,这种演变与印象派以来的整体艺术革新密切相关,也足以成为反映“美术现代性”乃至整个社会、文化领域现代性生成的直观而鲜明的“脸谱”。
一、传统的“脸”
在古典的造型艺术中,面容表现遵循着“美”的标准,人脸在摹仿、写实的原则下被精细地刻画。亚里士多德就认为,优秀的肖像画家“画出了原型特有的形貌,在求得相似的同时,把肖像画得比人更美”[4]113。温克尔曼在分析《拉奥孔》雕像时指出,拉奥孔“并不像在维吉尔的诗里那样发出惨痛的哀号,张开大口来哀号在这里是在所不许的”,也就是说,“拉奥孔面部所表现的苦痛并不如人们根据这苦痛的强度所应期待的表情那么激烈”。[5]1-2德国古典美学家莱辛在他的理论名著《拉奥孔》中将温克尔曼立作一面反对的“靶子”,但他对温氏的这一观点却完全认同。
莱辛指出,“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和美相容的东西要服从美,与之不相容的东西则要“让路给美”。为了“美”的法则,艺术家可以牺牲表情;对于“激情”的处理,他们或是“完全避免”,或是加以“冲淡”:“把忿怒冲淡到严峻”,“哀伤则冲淡为愁惨”。[5]11-12对于史诗中描绘的拉奥孔哀号的面容,造型艺术家必然要有所处置,因为“哀号会使面孔扭曲,令人恶心”;如果张口哀号,不仅会因“扭曲”造成“惹人嫌厌的丑的形象”,还会在画里造成“大黑点”,在雕塑里造成“大窟窿”,产生“最坏的效果”。因此,拉奥孔面部和身体的痛苦在雕像创作中被“冲淡”了,他的哀号也化作“轻微的叹息”。[5]13
在古典的艺术家和理论家看来,艺术创作赋予表现对象某种“常住不变的持续性”,所以“凡是可以让人想到只是一纵即逝的东西就不应在那一顷刻中表现出来”;这些稍纵即逝的“激情”的瞬间如果被造型艺术凝定,“就会获得一种违反自然的形状,以至于愈反复地看下去,印象也就愈弱,终于使人对那整个对象感到恶心或是毛骨悚然”。[5]16这就是西方传统艺术遵循的古典美学原则:要展现静穆、温和、合乎长久性的“优美”。
在面容的表现中,这种古典“美”的原则尤为重要。狄德罗指出,即使要表现“激情”,也一定要防止所谓的“怪模样”,同时“千万别把媚态、怪相、微翘的嘴角、撅嘴,以及万千幼稚的装腔作势跟优雅混为一谈,更不能跟表情混为一谈”。[6]395对面容“美”的这种摹画,还应当是写实的,要“把这张美丽的面孔的一切线条都照原样保存下来”[6]391。传统绘画中的透视和明暗非常重要,写实的人物肖像也要遵循透视原则、展现光影效果,让光和影渲染出面部表情。古典的面容表现还要捕捉表现对象的个性特征,突出面容作为身份标志的“头面”意义。不同职业、阶层、年龄、性格的人具有不同的面部特征和表情[6]393-394,画家应该善于表现这一切。
为了突出面容的个性特征和精神性内涵,传统的“脸”还要被精细刻画。面容是一个有机组合而成的统一体,五官的细微变化都会引起整体效果的显著差异,“人体中再也没有一个在美学意义上自成一体的别的部分会因个别地方的变化而这么容易地引起整体美的改变”[2]177。因而画家要对嘴角、眉毛等细节在画面上的位置、质感等用心经营,要懂得“一根线条,如果位置移动了一根头发丝的宽度,就足以使所画的面貌美些或者逊色些” [6]395。
在古典美学原则下,西方绘画中的传统面容表现基本呈现出这样的特征:人物表情平和、温静,合乎身份;面部在外来光的照射下被敷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