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0章 支原体与细菌L型之间异同点.ppt

第18-20章 支原体与细菌L型之间异同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肺炎嗜衣原体 △ 支气管炎 △ 肺炎 △ 咽炎 △ 鼻窦炎 △ 动脉粥样硬化 2.所致疾病 鹦鹉热嗜衣原体 △ 鹦鹉热 复习题20章 △ 原体和始体的主要区别?P192 △ 名词解释: Chlamydiae(衣原体), Elementary body,EB(原体), Initial body,IB(始体)or Reticulate body,RB(网状体) * 原体吸附于细胞,8小时后发育成始体并增殖;30小时后始体开始分化为原体,并在细胞形成包涵体;48小时后细胞破裂,释放的原体继续感染邻近细胞 * 一类以节肢动物为储存宿主或传播媒介、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909年由美国青年医生Ricketts最先发现,Ricketts在研究中不幸被感染而死,为了纪念他,将这一类微生物命名为rickettsia 立克次体(Rickettsia) 特点: △ 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光镜可见 △ 革兰阴性,有细胞壁,但形态多样, 以球杆状或杆状为主 △ 含DNA和RNA △ 专性细胞内寄生,以二分裂方式增殖 △ 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 △ 大多为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 △ 对抗生素敏感(磺胺类药物除外) 立克次体 对人致病的立克次体 R. prowazekii 普氏立克次体 R. typhi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R. rickettsii 立氏立克次体 O. tsutsugamushi 恙虫病东方体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东方体属 立克次体属 无形体属 主要有 代表 代表 △ 多形态性, 球杆状或杆状为主 △ 细胞壁: 似G-菌细胞壁结构 △ 有微荚膜和黏液层 1.形态和结构 生物学性状 立克次体 Gram negative, but stained hardly, usually use Giemsa stain (紫蓝色). 核—紫红色 胞浆—浅蓝色 立克次体—紫蓝色,位于巨噬细胞胞浆内 △ 鸡胚培养: △ 细胞培养:鸡胚成纤维细胞 L929 cell Vero cell △ 动物接种: 豚鼠, 小鼠等 2.培养特性 专性细胞内寄生 立克次体 △ 外膜蛋白:种特异性抗原(外膜蛋白、主要) △ 脂多糖: 群特异性抗原(脂多糖、主要) 3.抗原结构 立克次体 Weil-Felix reaction(外斐反应)P184 变形杆菌菌体Ag 患者 血清 检测立克次体Ab + 交叉凝集试验 OX19 OX2 OXk 协助诊断立克次体病 主要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株抗原的交叉 种类 变形杆菌 OX19 OX2 OXk 普氏立克次体 +++ + -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 + - 立氏立克次体 +++ + - 恙虫病立克次体 - - +++ 预防:疫苗 治疗:氯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等,不能用磺胺类药物! 致 病 性 1.传播方式 通过节肢动物媒介传播 2.致病物质 脂多糖、磷脂A、微荚膜样黏液层 立克次体 △所致疾病:流行性斑疹伤寒 △传染源与储存宿主: 患者(唯一) △传播媒介: 人虱 △传播途径:伤口、呼吸道或结膜 △传播方式:虱-人-虱P186 普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prowazekii) 或流行性斑疹伤寒 △ 潜伏期(Latent period): 2周 △ 突然发病 △ 高热(fever) △ 畏寒(chills) △ 头痛(headache) △ 肌痛(myalgia) △ 关节痛(arthralgia) △ 出疹(rash)(4-7天) 流行性斑疹伤寒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Rickettsia typhi)或 莫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mooseri) △ 所致疾病:地方性斑疹伤寒 △ 传染源和储存宿主: 家鼠、(鼠蚤) △ 传播媒介 : 鼠虱、鼠蚤 恙虫病东方体 (Orientia tsutsugamushi) △所致疾病:恙虫病 △ 传染源:鼠 △ 寄生宿主、传播媒介与储存宿主:恙螨 Black eachar焦痂 经约2周潜伏期突然发病,表现为高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肝功能受损、皮肤焦痂或溃疡、DIC、脑炎等。 种 类 (所致疾病) 传染源 媒介昆虫 主要临床表现 免疫力 普氏立克次体 (流行性斑珍伤寒) 人 人虱 发热、头痛、皮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损伤 持久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地方性斑疹伤寒) 鼠等 鼠蚤、鼠虱 人虱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