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邓以蛰自然与艺术关系论
邓以蛰自然与艺术关系论
摘要:邓以蛰针对柏拉图所说艺术不能超脱自然(谓自然的摹仿),而造乎理想之境,以为艺术的力量使我们暂时得与自然脱离,它有自身的独特魅力。艺术家的感情、性灵的介入,才可能寻觅到有组织、有形状的东西。强调了在艺术中理想的不可缺失,回答了艺术超越自然的独特之处。他讲的自然比较含混。探讨自然与艺术关系的目的是高扬艺术超越日常世俗的理想一面,要艺术家打破惯性习惯,冲破难关,勇于创造,达到艺术和谐自由的境界。
关键词:邓以蛰;自然;艺术;美学;关系;艺术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
自然与艺术的关系,是中外艺术理论家、美学家讨论过的话题,对自然与艺术的认识不同,决定着在这个问题上对两者关系的认识不同。中国现当代艺术理论家、美学家邓以蛰也探讨过这个问题,受到了德国哲学家、美学家黑格尔、意大利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等人观点的影响。邓以蛰对自然与艺术关系的阐发,集中体现在他写的《艺术家的难关》、《观林风眠的绘画展览会因论及中西画的区别》等文章里,我们对其进行梳理归纳,可以看到他建构美学理论的一种尝试,对我们认识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大有裨益。
一
针对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柏拉图所说艺术不能超脱自然(谓自然的摹仿),而造乎理想之境,邓以蛰强调:“我们要是细细解析起来,艺术毕竟为人生的爱宠的理由,就是因为它有一种特殊的力量,使我们暂时得与自然脱离,达到一种绝对的境界,得一刹那间的心境的圆满。这正是艺术超脱平铺的自然的所在;艺术的名称,也就是这样赚得的。”①艺术的力量使我们暂时与自然脱离,让我们进入艺术的绝对境界,悦心悦意悦志悦神,这种力量是自然本身所不能够产生的。艺术之所以与自然有别,在于它有自身的独特魅力。“骤然看来,自然这名词是何等可人,仿佛唯自然能对我们吐露宇宙的真消息。艺术若真有存在的价值,必得宇宙的真底蕴它也能吐露一些才算得。”②这里牵涉到自然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正如自然的存在有它的价值一样,艺术的存在也有它的价值。艺术不是自然的机械复制,不然艺术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艺术之真甚至比自然之真还要真,达到了把握本质的艺术真实,是自然真实的艺术表现。邓以蛰指出,柏拉图不引用艺术为到达理想国——绝对境界——的椎轮大辂,反以为艺术是他们的理想国中所鄙弃的自然的影子。这自然竟是绝对境界——乌托邦——的守门猛犬;艺术若是冲它不过,真要冤屈一辈的了。邓以蛰是坚决不认可柏拉图艺术是自然的影子的说法,这一说法是把艺术看做比自然还要低的。柏拉图出于他的政治的、哲学的考虑,不但看低艺术,还限制不合他艺术理想的艺术的发展。这显然对艺术来说是不公的,当然是不利于艺术的发展的。如果没有公允地看待艺术,对艺术的认识就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邓以蛰问到,为什么要说自然与艺术是两件东西?他先引伸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说,权也说,“自然可自然,非寻常的自然”。“寻常的自然,反怕是人为的居多,或就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圣人的累世功德了罢。这功德深刻在我们知觉里,是亘古不磨的。知觉里这些亘古不磨的典册,够得艺术家的冲锋破阵。”③邓以蛰举艺术家画画为例,说明知觉对于画家的创作有负面影响:艺术家临绘画的时候,一动手,不等到美的程式有所安排,他的知觉就要处处提醒他,务使他感到不是这点不对,就是那点差池。“结果他画的如果是人物,这人物的姿态必定照他知觉的要求:或是临流钓月的姿态,或是倚风怀人的姿态。这姿态必使人人看到,得以欣赏其间的意趣。假使意趣表现得不充分明了时,图中人肤发的色泽,与形体的均势,都算不得什么了。不仅如此,有时还要画出故事来:什么流觞曲水了,什么林下七贤了,这种与文学家争得鉴赏者爱宠的技能,一般画家是不惜他们的精力去实切讲求的。要是山水画呢,一幅中不是崎岖山径,断续行人;就是推窗对景,流连之至。仿佛宇宙之大,终逃不了人的手掌心!倪云林虽觉人类脚迹,足污大地灵秀,但他也舍不了篁里茅亭,为栖息意志之所,似乎美的感得,处处要人事上的意趣做幌子,否则造宇宙就搦不笼来了。”④可见不管是画人物也好,画山水也好,都要受到知觉的左右。画人物画要画出意趣乃至故事,画山水画,离不了人事上的意趣做幌子。知觉给艺术家带来了在艺术创作上习以为常的惯例,妨碍着艺术家在艺术道路上前进。邓以蛰在《中日绘画展览会的批评》一文中也说:“我们从小目根就染了一个贪懒的恶习,不去自己单独讨生活,睁开眼,就要过去的知识来帮助他,好叨点便宜。这个便宜,就是把外界看成一个一个的轮廓,一条一条的横竖直立的线,好做个前后远近左右辨别的标准。这个见不着的绑缚,几乎无人割得他断的!你可注意到这般日之出国的性灵儿,在那边想法子要把他砍断的意思呢?我想画师本领之高低,全看他砍断多少为凭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邓以蛰赞美日本画家为“性灵儿”,他们可贵的地方,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