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晓邦与中国现代新舞蹈艺术开拓
吴晓邦与中国现代新舞蹈艺术开拓
摘 要:在中国现代舞蹈的发展进程中,舞蹈家吴晓邦以现实主义为创作圭臬,以服务底层为艺术取向,致力于现代新舞蹈艺术的建构、发展和开拓。对舞蹈创新的把握上,吴晓邦采取思维逆向、求异存同、点化的独创性等手法,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现代舞蹈理论新体系。
关键词:舞蹈艺术;艺术创作;现实主义;舞蹈理论体系;新舞蹈;求异存同
中图分类号:J802 文献标识码:A
吴晓邦(1906-1995),原名吴锦荣,学名吴祖培,字启明,江苏太仓县沙溪镇人。他曾留学日本学习现代舞,回国后倡导为人生而舞蹈,主张用舞蹈反映现实的苦难与希望,改写旧中国传统的、僵化的、守旧的舞蹈形式,推动了中国舞蹈顺应世界舞蹈文化发展的潮流,创新出迥异于以往的中国现代新舞蹈艺术,为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赡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
其一,吴晓邦所倡导的新舞蹈与新文化运动中的现实主义思潮相合拍,强化舞蹈为人生的社会指向,赋予舞蹈鲜明的革命功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作为西方欧美文学的现实主义思潮,因其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被中国激进改革的思想家们所接受,并成为中国当时文坛的主格调。西方现实主义思潮也给中国现代舞蹈以巨大的影响,中国现代舞蹈开始改写传统舞蹈僵化守旧的形式教条,顺应舞蹈发展的世界潮流和变迁的社会心态,民间舞蹈作品被提炼、加工和改造,注入了真善美的现代思想,展示了以人为核心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在舞蹈的现代化进程中,吴晓邦所倡导的“为人生而舞”的新舞蹈艺术,更是开创和引领了中国现代舞蹈的整体性转型和提升。上世纪20年代,吴晓邦到上海的沪江大学附中、持志大学读书。1929年春,留学日本,主攻经济学。在日本留学期间的一天晚上,吴晓邦在早稻田大学大偎会堂,观看了一场学生们演出的《群鬼》舞蹈,这个舞蹈震撼了他的心灵,编导以鬼拟人,嘲讽和鞭答当时日本各色人等的卑劣、残忍和贪婪。吴晓邦决心用舞蹈反映现实生活,揭露社会丑恶,唤醒民众,促进社会进步。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经济学专业而专攻舞蹈,曾先后在日本高田雅夫舞蹈研究所、江口隆哉和宫操子现代舞踊研究所学习芭曹舞和现代舞。同时,他还自学了邓肯和维格曼的舞蹈理论。1931年冬,吴晓邦从日本回国,先后在上海创办了晓邦舞蹈学校、晓邦舞蹈研究所。1935年和1937年在上海举办了作品发布会,演出了《傀儡》、《送葬曲》、《烦恼的解除》、《奇梦》、《中庸者的感伤》等一大批舞蹈作品。第二次作品发布会标志着吴晓邦由古典主义向现实主义新舞蹈的转变。抗日战争爆发后,吴晓邦以抗战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编成了第一出抗战舞蹈,继而又编演了《大刀进行曲》、《打杀汉奸》、《流亡三部曲》、《游击队员之歌》等舞蹈。抗战救亡活动使吴晓邦艺术创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吴晓邦说:“新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形象的语言,它能起到组织群众和鼓舞群众的作用,像暴风一样煽动人民群众的作用,像暴风一样煽动人民群众的阵阵怒火,又像是粒粒的种子,深深埋在观众的心中,去扫除阻碍中国走向科学和民主道路上的旧思想、旧信仰、旧风格、旧习惯。”
吴晓邦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用暴露、控诉、讽刺、象征等多种手法创作演出了《丑表功》、《传递情报者》、《思凡》、《饥火》、《网中人》等许多新的优秀作品,揭露社会黑暗,歌颂光明未来。即便舞蹈、舞剧中有“风、花、雪、月一类的节目,只不过是一种点缀,一些小品而已”。 在舞蹈内容的呈现上,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反映底层人物的悲惨境遇。舞蹈《饥火》表现的是一位骨瘦如柴的饥民,在寒风中依偎在一家富人的围墙下瑟瑟发抖,最后冻饿而死的过程。《黄浦江边》刻画的是当时上海滩失业青年孤独无助的影子。《宝塔与牌坊》塑造了自由恋爱的一对青年男女无法逃脱封建礼教漫天罗网的爱情悲剧。二是反讽社会丑恶。《傀儡》采用木偶式的舞蹈动作,影射、鞭挞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和傀儡皇帝的卑劣丑恶嘴脸。《丑表功》以讽刺夸张的手法,揭露和讽刺了汪精卫大汉奸卖国求荣的走狗本质。三是鼓舞民心。《义勇军进行曲》舞蹈讴歌了一位爱国战士与敌人的一次次拼搏的英雄形象。大型组舞《进军曲》展示革命军队的豪迈气势。《传递情报者》歌颂抗日英雄。有评论者指出:“与旧的失去了灵魂但有形式的、躯壳的旧舞踊相反背的新舞踊,在世界上还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在中国更是一个新的运动。在当时的上海,除了吴晓邦是比较早就苦心研究这一艺术之人外,此外,还很少听说有继起研究的人。而由于今日的时代为新的潮流所激荡,许多艺术都从旧的废墟上开始发芽成长,而开出新的花朵来。这新的舞踊就是从旧的废墟上新生起来的艺术的一种,它将脱离了过去滥觞在宫廷中的‘巴来特’,而以‘现实为题材’,以斗争向上的时代为背景的一种新兴的艺术。”
[JP2]其二,吴晓邦所倡导新舞蹈中的“新”的内涵,由与旧舞蹈中的“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