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陶瓷发展史上“红店佬”.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陶瓷发展史上“红店佬”

浅议陶瓷发展史上“红店佬”   在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历程中,“红店佬”这一称呼,对于长年从事陶瓷生产的人们,尤其是从事陶瓷美术专业人员来说并不陌生,而对于非专业人员或年轻的专业人员来说,就不甚了解“红店佬”在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角色和作用。   景德镇把在陶瓷釉面上进行彩绘装饰的工序俗称“画红”,而“画红”的店铺就叫“红店”,画红者则称“红店佬”。在景德镇陶瓷生产过程中,对陶瓷生产者有过不少的俗称,按生产工序分为三种:坯房佬、窑巴佬和红店佬。现如今“坯房佬”、“窑巴佬”仍在使用和流行,只是“红店佬”被“陶瓷美术家”和各种艺术大师的称谓所取代,这也说明人们肯定“红店佬”对陶瓷文化和陶瓷发展史所作出的贡献。因此,近年来在各种介绍陶瓷的书籍、资料中,“红店佬”就难觅其踪了。   早在清代“康、雍、乾”时期,陶瓷釉上彩绘已达鼎盛。陶瓷工艺主要以“精、巧、雅、秀”而见长。当时掌握釉上装饰的民间艺人纷纷云集珠山之下(即御窑厂附近)昌江两岸窑火很旺,画室、店面林立,陶瓷艺人们自产自销陶瓷作品。当时由于民间手工匠多为单干,缺少人手,为了避开“打图、起稿、勾线绘画、填色洗染”这种复杂的陶瓷彩绘工艺,他们采取了带有一定取巧性和审美性的红色颜料,如矾红、西赤等颜料为主,进行陶瓷彩绘加工。有线描彩色,分明暗层次,有红彩绘金点缀,有没骨红彩等,由此以“红”作为主色调的装饰手法,在当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陶瓷作品中。红色,本身在中国人的审美中就意味着吉祥喜庆,瓷器店的开门很讲究吉利,“红店”的形成也就不奇怪了。当然,当时单一的红彩并不能使陶瓷装饰满足审美的需要,为了丰富陶瓷装饰,提高纹样的“精神度”,艺人们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以墨色为主的装饰手法,称之为“墨彩”,它是以纯艳墨料为主构线染色,层次分明地表现物象,并在墨彩上描本金,又称“墨彩描金”。   笔者的曾祖父王昌彬先生曾在光绪、宣统年间任景德镇御窑厂督办,围绕在身旁的都是一些精英“红店佬”和“窑巴佬(烧制人员)”。他们聚集在珠山脚下御窑厂,??皇室制作精美的瓷器。景德镇地处丘陵地带,四面环山。所以在军阀混战和抗战时期,景德镇没有遭到太大的破坏,据说抗日战争期间,日军通过水道走到了鄱阳湖,都不敢进入,因此,聚集了四方工匠的景德镇,生活环境相对平稳和谐,而陶瓷生产和销售市场的竞争却是激烈的。“红店佬”在陶瓷生产的实践中不断创新,丰富装饰纹样和变换工艺手法,如粉彩、古彩、墨彩、新彩等各种装饰手法都是“红店佬”在陶瓷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创立和完善的。在当时激烈竞争的形势下,艺人们为了生存大多能自觉和不自觉地独自掌握绘画、填色、结果、描金等一套完整的陶瓷彩绘工艺,甚至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图案全能独立创作。在当时没有专业培训学校,而是以师带徒、父带子的传承方式学艺,他们能够掌握如此复杂的陶瓷工艺,也是很难得的。到清末民初时期,景德镇迎来了诸多的外来画师及陶瓷艺人,继而出现了像“珠山八友”这样的“红店佬”,他们把文人画融入陶瓷装饰中,诗书画印与陶瓷器皿巧妙结合,一代又一代“红店佬”把陶瓷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那个年代,没有炒作,没有虚浮,他们用沉稳积淀和深厚的陶瓷文化语言去传达他们的心境。陶瓷文化的积淀,成就了一批优秀的“红店佬”,他们为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写下了一篇又一篇新章。   “红店佬”的全能技艺,在稍后期的工厂分工较细的计划经济时期更是大放光彩。他们把自己的思想、审美、情趣融汇到陶瓷作品中去:包括装饰形式内容构思、色彩冷暖、上下边脚的图案呼应等达到统一、和谐的艺术效果,使之成为一件完美的作品。   解放初期,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把“红店佬”的精英们组织起来,走“总路线”和合作社之路,成立了工艺社和美术合作社,改变了以往单干、散干的状态,他们在一个相互集中、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又相互竞争的环境中制作最精细、最精美的陶瓷作品,作品开始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在此期间,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授予一批精英“红店佬”为陶瓷美术家的荣誉称号,这就是“红店佬”一个新的称号的开始,而后又由国家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省政府授予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等荣誉称号。虽然“红店佬”这一历史性的称谓现已鲜为人知,可 “红店佬” 中的代表人物却是家喻户晓。   首批景德镇陶瓷美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早年因家境贫寒,12岁辍学随叔父王大凡(珠山八友之一)学艺,在叔父的指导下,不仅全面掌握了陶瓷绘画技艺,且秉承天赋,悟性很强,15岁时能独立创作,瓷画艺品出手不凡。1959年,年仅37岁的他为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创作大型瓷板画《革命摇篮井冈山》,为他赢得了声誉。而后,他中年变法,从绘画基础入手,练习素描、速写,并深入生活,师法自然,博采众长,涉足景德镇的乡间村野,远游祖国名山大川,收集了丰富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