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仕女画中时世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仕女画中时世妆

唐代仕女画中时世妆   摘 要:唐代是仕女画发展的鼎盛时期,仕女画中的时世妆好比是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是当时女性生活的体现。对于唐代时世妆的研究不容忽视,有利于我们总结当代仕女画的不足,也为当今女性时尚的发展提供养料。   关键词:唐代;仕女画;时世妆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095-02   仕女画是人物画的一种,是以封建女性形象为描绘对象的绘画。它又被称为“美人画。”仕女画的风格在不同时期随着人们的审美标准而不断变化。一部仕女画史也是一部“女性时尚”的变化发展史。唐代是仕女画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些名流千古的仕女画家,仕女画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唐代仕女画充满富贵气,雍容自信,这和当时开放的社会风气和统治者的政治廉明离不开的。其中,唐代仕女画中的时世妆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它好比是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是当时女性时尚的体现,它不仅反映了唐代女性生活的丰富多彩,更好地表现了唐代丽人的时代风貌,同时也揭示出唐代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和审美观。   晨起梳妆,这一亘古不变的规矩。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当早上第一缕阳光划过窗棂的时候,姑娘们也是慵懒地坐在镜子前,认真地梳洗打扮,修饰着自己的容颜。那时流行于长安城妇女们的面妆形式被称为“时世妆。”甚至那时有人认为不会时世妆的女子很难被人赏识,更别提嫁出去。“逢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纤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做嫁衣裳。”女为悦己者容,那时的女性学化时世妆无非是为了取悦于男性。这里所说的“时世”就是时尚、时髦的意思,时世妆又叫“啼妆”。因其“状似悲啼者”而名。它是由当时的西北少数民族而传来。其特点是两腮不施红粉,只以黑色的膏涂在唇上,两眉画作“八字形”,头梳圆环椎髻,有悲啼之状。白居易曾在诗中对于这种妆扮有过很详细的描述:“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丰。”   唐代的不同时期,仕女画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仕女画中的时世妆也会随之发生微妙变化。总的来说,初唐时期,刚平天下,国力有所提高,人民的生活也有所改善,充满了希望。这个时候的仕女人物化妆比较自然清淡,发型朝上,充满朝气,首饰虽然不多,但比较大气,服饰窄小紧身,简洁大方。健康美是这个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的审美追求。大唐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人民富庶。盛唐的仕女画人物浓妆艳抹,发型比较多变,首饰精美绝伦,服装宽松肥大、披帛迤地。甚至出现了着有胡装或男装的仕女人物,飒爽英姿,雌雄莫辩。个性美是这个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的审美追求。中晚唐时期唐王朝由盛转衰,统治者一味地贪图享乐,放纵自己,生活无比空虚。这个时期的仕女画人物化妆过于浓烈,发型蓬松慵懒,首饰繁复多样,多奇装异服。奢华美是这个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的审美追求。   女人之爱装饰,自古而然。唐代女性也不例外。“三分人才,七分打扮。”唐代妇女化妆顺序大致分为七步: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涂口脂、点面靥、描斜红、贴花钿。   敷铅粉是最基本的工作,俗语云:一白遮三丑,唐代女性以肤白为美。从唐代仕女画中可看出,唐代女性不仅在脸上敷粉,还在着衣后裸露在外的大部分皮肤都敷粉。如新疆阿斯塔纳唐墓《弈棋仕女图》中的仕女,可谓“鬓垂香颈云遮藕,粉著兰胸雪压梅。”盛唐时流行满面晕红,在高光的地方敷白色的铅粉,用红艳的胭脂均匀地抹在脸上,好似“人面桃花相映红,”从而显得五官立体感加强,面色更加红润。由于胭脂涂抹的浓淡方式不同,有酒晕妆、飞霞妆、桃花妆等不一而足。新疆阿斯塔纳墓出土的《弈棋仕女图》中仕女就是桃花妆的典范。那时的女性非常自信,女性地位大大提高,不受约束,甚至有些女性把胭脂抹在眼皮和脸颊上,用以表现肤色的健康红润,衬托眼神的娇羞柔媚,如甘肃安西榆林窟出土的壁画中即可看到这一特点。除此之外,唐代边疆地区的女性面妆更有一番风味,化妆相对而言更加浓艳,也许是受西域影响,抑或与她们洒脱豪迈的个性相关。敷铅粉和抹胭脂是唐代女性面妆必不可少的工序,“舞来汗湿罗衣彻,楼上人扶下玉梯。归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泼红泥。”由此可见唐代女性对于铅粉和胭脂的依赖程度。   涂抹完毕后,最重要的就是画黛眉。唐代女性一般将原有的眉毛剃去,然后用颜色画出浓淡粗细不同的眉形。自负娇艳的虢国夫人,曾素面朝天,也不忘淡扫蛾眉。“却嫌脂粉涴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唐代各个时期流行的眉形样式都不同。初唐一改唐以前的以细为美的眉形,更多地融入了时代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