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研课.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桂花雨教研课

桂  花  雨 第二课时 说课稿: 这是一篇记事抒情散文。“桂花雨”是一种比喻。当桂花从树上被摇下来时,花雨缤纷,飘坠如雨丝,是作者童年生活中的一个非常快乐的镜头。以“桂花雨”为题,取得很美,初见之下,就给人以芬芳的印象,令人心驰神往。而且,这“雨”也似乎为全文笼罩上了一层如雨丝般绵绵不断的淡淡思绪。 这篇课文语言平实,感情深厚。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点: 一、多读。体会文章情感。二、揣摩。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体验“摇花乐”,领会对童年对家乡的怀念之情。三、迁移。引导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齐读课题导入。 二、学习诗一、二句。 1、出示: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课文中有好几处描写香的句子,画下来,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2、找出来了吗?出示一: (1)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真是迷人。 桂花的外表是什么样子的呢? 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桂花的外表是什么样的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 (3)出示:划出重点词的第一自然段。齐读。 (4)桂花的外表淡雅朴素,不引人注意。但并不妨碍它的香气让它美丽迷人。 (5)指导朗读。 3、出示二: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浸是什么意思? (2)这里是什么浸在什么里?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3)指导朗读。 4、出示三: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指导读 5、出示四: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里。 八月桂花飘香,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全年都能沉浸在桂花香中。 (1)指名说。 (2)那浓浓的桂花茶沁人心脾,甜甜的桂花糕让人唇齿留香。这香香的桂花,香了家乡的四季,香了人们的生活。 (3)指导朗读。 6、指导朗读诗句。 三、学习诗句三、四句。 1、在竞收入桂子期间,谁最快乐呢?出示: 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去感受一下孩子们的快乐。 (1)指名读。 (2)琦君说,摇桂花对她是件大事。从这个“缠”字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在什么情况下,你会缠着妈妈?举个例子。 (4)出示句子。琦君缠了一次吗?点出“老是”。你体会到了什么? (5)师生表演。 2、盼了一天又一天,终于盼到了摇桂花。引读课文。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 (1)这时,你就站在树下,桂花落在我们满头满身,你好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把这高兴劲读出来吧! 3、诵读古诗。 4、多少年过去了,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12岁那年,她和一家人都已远离了故乡,离开了家乡的桂花树。出示: 以后我每次从家乡…… 为什么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外地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的桂花吗?你是怎么想的?同桌讨论。 5、交流。 6、家乡的桂花有他们的快乐,有他们的幸福回忆,所以母亲常常(齐读最后一段) 出示: 外地的水再甜,也比不上(  — — — — — —) 外地的人再好,也比不上(    ) 外地的生活再幸福,也比不上(    ) 四、总结   谁不爱自己的故乡呢?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 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欣赏余光中的《乡愁》。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吸收了优质教学资源光盘上的许多优点,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发言积极,对课文的重难点也突破得非常顺利。但反思教学过程,我觉得最大的美中不足的是,光盘中的教师说得太少,我说得太多。毕竟这应该是一堂优质资源光盘里的教师与课堂中的教师完美结合的一场课,两者应相得益彰,你方唱罢我登场,结果我包办得太多,使光盘只起到了一个演示文稿的作用,令人遗憾。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