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饥渴想象”与约翰逊作家生涯
“饥渴想象”与约翰逊作家生涯
塞缪尔·约翰逊的哲理小说《拉塞勒斯》第三十二章,拉塞勒斯与夫子因列、妹妹聂卡娅等一行人游览埃及金字塔,观瞻完墓室和石棺后,三人坐下歇息,夫子因列对兄妹二人就金字塔的由来作了一番评论:
至于为何埃及人要耗资巨大、用工浩繁地建造金字塔,至今没有理由可以充分解释。金字塔狭室窄道,无法用作躲避敌军来犯的场地,金银财宝本可以藏在同样安全的场所,却无需付出高昂的代价。似乎埃及人建造金字塔,只是为了顺从饥渴的想象,这种想象无休止地折磨着人的一生,往往要劳师动众才能满足它的饥渴。人一旦拥有他所能享受的一切,势必会扩展自己的欲望。就如同土木之道,刚开始是为实用目的破土动工,可一旦达到目的,就会为虚荣心大兴土木,宏图不断扩展,终于达到人力所能为的极限,这样才能避免旋即又生出新的念头。 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1784)
夫子先将长城与金字塔作对比,认为长城有其实用之处,中国人筑长城抵抗外敌合乎情理,而金字塔既不能作退兵之地,也不能作藏宝之所,实在难以推断埃及人的建造动机。夫子思索再三,最后将其归结为“饥渴的想象”。“饥渴的想象”这个隐喻以及变体常出现在约翰逊的作品中,是作家对人的心灵状态的精妙譬喻。约翰逊暗示人的心灵就像肠胃,总是处于蠕动不止、欲求不满的状态,绝不会停留在稍纵即逝的“当前”,而要常常回思“过往”和展望“未来”,以填补时间留给心灵的空洞。可一旦得以餍足,心灵便又复归于空虚,渴念新奇之物,如此往还反复,几乎是不可摆脱的宿命。由饥渴的想象而生的,可以是好奇心、冒险的冲动和开拓的精神,也可以是贪婪、欲望、虚荣、自我欺骗等心理。这样的想象既能成就科学的伟业,铸就文艺的丰碑,也能使一代君王“派遣万千劳众日夜不休地垒石筑台”建造金字塔,使普通人“不安自己的平常身世,艳羡王室的荣华富贵”(《拉塞勒斯》第32章)。拉塞勒斯王子逃出“幸福谷”,去寻找真正幸福的人生,也正是饥渴的想象使然。
塞缪尔·约翰逊是英国十八世纪众望所归的文坛大家。他的很多作品都有鲜明??喻世明理、内观自省的特点。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将他的作品归为智慧文学,称他是“文学与人生的经验批评家”。如何更好更有意义地生活,既是约翰逊的文学的核心主题,也是他作为普通人要面对的问题。“饥渴的想象”是作家在读书、察世和内省中对人类心灵状态的提炼,是他思考诸多道德问题要回溯的根源。
约翰逊一七○九年出生于斯坦福德郡的里奇菲尔德镇,父亲是当地的穷书商。约翰逊自小在父亲的书堆中长大,年少时就已精通多门古典语和现代语。一七二八年约翰逊就读牛津大学,才华学识初露锋芒,令导师颇为震惊。约翰逊家庭穷困,在校生活十分拮据,一年后终因父亲破产辍学回家,以帮忙打理书店和教书为业,如此不得志地过了多年。一七三五年约翰逊娶比自己年长二十五岁的寡妇伊丽莎白·波特为妻。不可否认,波特的财产确实是他结婚时考虑的因素,但还需知道的是,约翰逊幼时得过淋巴结核,久治不愈,后来留下满脸疤痕,相貌丑陋惊人,甚至连视力也受到影响。而且由于生计窘迫,脾气暴躁,约翰逊在生活中认识的女性十分有限,跟她们很少有亲密接触。这也许是他被迫选择这段婚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婚后不久,约翰逊考虑到谋生问题,用波特的钱办了一所学校,收了几个学生,不久学校即倒闭关门。一七三七年约翰逊只好去伦敦闯荡,身无分文,初到大都市的生活十分落魄。当年十月他为《绅士杂志》写稿,也将妻子带到了伦敦。一七三八年约翰逊匿名发表长诗《伦敦》,模仿尤维纳利斯的第三讽刺诗。约翰逊虚构了人物特雷斯即将离开伦敦,隐退威尔士乡间的情境。借人物之口,约翰逊美化了田园生活和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讽刺了现代大都市生活的腐化、沃波尔当政下的政治腐败和穷人所受的苦难。整首诗用笔挺劲犀利,掷地有声,充满对穷人无用武之地的愤恨不平,带几分愤青色彩。蒲柏读完此诗后,说该作者不日要崭露头角了。一七四四年约翰逊发表中篇传记《塞维奇传》,引发文坛关注。塞维奇是当时伦敦格拉布街穷作家中的一员,有几分诗才,自称是某贵妇的私生子,平日混迹于达官贵人中间,行为放荡不羁,最后因得罪世人债务缠身死于狱中。一七三七至一七三九年期间塞维奇与约翰逊有往来,两人因为共同的寒士身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塞维奇传》讲述了一位年轻诗人如何因人性弱点,受饥渴的想象所牵引,步步走向悲惨的结局。约翰逊要借这个故事警示世人,生活中有太多让人行差踏错的诱惑,一个人天性本善并不必然是个好人,爱美德并不等于践行美德。要成为有美德的人,必定需要一个抵抗各种诱惑与激情,将道德原则贯彻于生活并养成习惯的艰辛过程。整部传记裁剪得当,添以作者所见所闻,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故事引人感慨,催人自省。 约翰逊编撰的《英文词典》第3版(1767年版),在他有生之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