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儿园谦让育有效性缺失的成因分析及指导策略
幼儿园谦让教育有效性缺失的成因分析及指导策略
﹝摘要﹞
谦让教育作为品德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幼儿园养成教育中被经常运用,但存在有效性缺失现象。本文以幼儿园常见的“孔融让梨”式的教学情境为切入口,从教育心理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从学习态度、环境作用、自我调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探寻成因,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谦让教育;成因分析;指导策略
“孔融让梨”的故事作为脍炙人口的传统名篇,一直以来被大家引用,进行谦让教育,孔融也被视为尊敬与友爱兄长的典范,成为谦让榜样,世代流传。但将这个类似故事移植到现代,却往往是另外一种情形,以下是笔者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见到的一个相似的真实情境——
[课堂教学简录]
在进行完看图讲述《分苹果》后,老师还特意安排了复习诗歌《李小多分果果》这一环节,试图进一步强化孩子们的谦让观念。 “李小多,分果果,分到后来剩两个,大的分给张小弟,小的留给他自己。”朗诵声清脆响亮,动听极了。朗诵完毕,老师开始提问:“小朋友,如果让你来分苹果,你会怎么分?”
小朋友A:我会象图画里的小哥哥一样,把大苹果分给别人,小苹果留给自己。
小朋友B:我会让小朋友先拿大苹果,剩下的留给我自己。
小朋友C:我也会把大的让给别人,小的给自己。
小朋友D:我听妈妈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小朋友要象孔融一样,做个谦让的好孩子。
……
老师为课堂的教育效果感到满意,正准备发言,看到小朋友E怯怯地把手举了起来,就示意E来回答。“老师,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大苹果,为什么一定要把大苹果让给别人呢?”
老师一楞,旋即用权威的语气把问题抛给了其他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说E这样做,好吗?”一群伶俐的孩子马上从老师的脸色和语气中领会了意图。
“不好,我们要做个谦让的好孩子。”
“如果我们总想着自己吃大苹果,别人也不会把大苹果给你。”
“我们要象小哥哥一样做好孩子,不能象E一样。”……E灰着脸,整个头深深地埋了下去。
老师满意地点点头,为了使孩子们有更深刻的体会,决定结合情境练习进行行为练习。她指定小男孩D来给大家分苹果,分到后来,真的还剩一个大,一个小。其实,男孩D之所以留下大苹果可不仅仅是为了留给别人,但当老师问道:“你准备把大的留给谁呀?”小男孩灵机一动,连忙将大的递给另外一个小朋友,老师见了高兴极了,大声夸奖,“你们看,××今天能干极了,他懂得要把好的东西让给别人,小的留给自己,我们要向他学习。”停顿片刻,老师大声宣布,“为了表扬×××,我今天要把大苹果奖给他。”小男孩接过大苹果,得意地笑了。
第二天,换了一个老师带班,让小朋友自由挑选水果,小男孩D早早地挑了一个大水果抱在了胸前,桶内最后留下的都是无人问津的小果子……
谦让教育作为品德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幼儿园养成教育中被经常运用。在幼儿园,不存在专门的德育课程体系,但受传统道德教育的影响,非常重视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影响。应该说学前阶段的德育较之我国目前的中、小学德育,无论在观念、形式、内容等方面都更具有整合性、前瞻性,但遗憾的是,在目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却随处可见品德教育的败笔。为什么“孔融让梨”的故事能在汉代发生流传,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施行起来却差之千里呢?本文试图从教育心理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比较,探寻对策。
一、关于谦让教育的成因分析:
(一)从态度学习的角度看:
加涅在《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家阿尔波特(G.W.Allport))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