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农场调研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林农场调研报告.doc

胡忠禄等同志撰写的题为“海林农场发展模式初探”调研报告,写得很好,阅后很受启发。报告事实求是、全面深刻地总结了海林农场经验,报告数据详实,概括准确,有理论,有思考,有实践,有做法,有建议。报告对深化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很有帮助,对垦区全局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建议在总局党委(扩大)会议上全文印发此报告,请会议代表认真交流学习,对报告建议总局机关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结合部门和分管战线工作实际,抓好报告建议有关工作的对接、细化和落实,指导垦区全局各项工作上层次、上水平。 隋凤富 2009年11月11日 “海林农场发展模式”初探 —海林农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情况调查 按照总局党委主要领导要求,我们于10月19日至23日对海林农场进行了调研。通过听取农场领导介绍情况,去管理区和职工座谈,与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交流,以及走访车间、工地等现场,对农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海林农场职工群众在历届班子、特别是近两届班子领导下,按总局、分局党委的战略部署,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探索,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创造了许多在垦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前瞻性、方向性的发展形式。这些形式经受了时间与实践的检验,已经比较成熟,完全可以称之为一种发展模式。总结这些模式的做法和经验,对垦区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为此,特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场的基本情况 海林农场始建于1954年,位于海林市西南与宁安市西北的交界处,场部距海林市55公里。地处浅山区、丘陵地带,海拔高度在302—751米之间,整个地貌呈波浪起伏状。土壤属白浆土、破皮黄土质,有机质含量平均2.7%,大于或等于10℃活动积温2595℃,年均无霜期136天,年降雨量554.3毫米,水土流失严重,十年九春旱,自然条件较差。 全场占地面积26.3万亩(其中耕地13.1万亩),人口7300人,有3个农业管理区、6家股份制企业、13处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奶牛存栏9000多头)、1所学校、1所职工医院,是一个集生产经营和社会管理于一体的中小型农场。 2008年,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农场实现了粮豆总产4.8万吨,平均单产442公斤。其中,水稻620公斤、玉米658公斤、大豆218公斤。全场家庭农场实现利润8344万元,年盈利10万元以上的家庭农场106户,盈利20万以上的16户。 2009年,全场生产总值预计为3.3亿元,人均纯收入预计为15000元。2008年底资产负债率30.4%。该场已由昔日的濒危农场一跃成为垦区农场的排头兵。几年来农场先后被垦区树为三面红旗之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等荣誉称号。 二、创建共同富裕和谐相处的社会发展模式 邓小平同志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他指出:“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要一部分先富裕的人帮助没有富裕的人,共同富裕。”为了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十七大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战略方针,强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体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要求。这是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实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的战略性要求的重要措施。所谓“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体拥有财产性收入”,就是给广大劳动群众广开财路,开辟除劳动工薪收入外,还拥有通过营运自己所拥有的财产来获取收入的多种渠道。 海林农场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造条件让更多职工群众除了劳动工薪收入之外还拥有一定的财产性收入,从而加快了职工群众致富步伐,初步形成了一个以中等收入者为主体的经济社会区域,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同富裕模式。 (一)共同富裕模式的构建 1、科学应用资源配置机制,助推职工群众收入多元化。农场应用市场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科学配置农场资源。一是在耕地资源分配上,既考虑到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实行少数人种多数田,让从事麦、玉、豆等大田作物生产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在600—750亩,亩效益在300元左右;其余的少数地由一部分人种经济作物,如甜叶菊和棚式蔬菜,亩效益在1000—10000元;二是在非土地资源分配上,如对农场的工商运建服企业,在实行“抓大放小”改革时,他们没有像其他农场那样一“放”了之,而是把资产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全部实行股份制改造,从而为干部职工创造了一块财产性收入。养奶牛收入也是如此。通过科学配置农场资源,实现了农场职工群众收入多元化。职工群众除生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外,还有一大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