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北朝时期的佛陀造像袈裟穿着方式的分析.docxVIP

敦煌莫高窟北朝时期的佛陀造像袈裟穿着方式的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莫高窟北朝时期的佛陀造像袈裟穿着方式的分析.docx

敦煌莫高窟北朝时期的佛陀造像袈裟穿着方式的分析余明泾(集美大学 美术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对莫高窟北朝时期的佛陀造像袈裟的穿着方式进行分析,对莫高窟北朝时期的右袒式、通肩式以及褒衣博带式袈裟进行了更加细化的分类,根据造像所表现的特征分析了袈裟不同样式的披着方法,并绘图加以说明。 文章中 对僧祗支和偏衫的结构问题也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关键词:敦煌莫高窟;北朝;佛陀造像;袈裟;穿着方式中图分类号:J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034(2013)01-0039-09关于佛像的产生,现在大都认同是在贵霜帝国时期,以公元一世纪末的假说最可信。 古印度佛陀造像所表现的袈裟穿 着方式有这样 两 种,一 种 是 通 肩 式,另 一 种 是右袒式。 通肩式 来自 于 印度 西 北 部的犍陀罗地 区 的佛 陀造像,偏袒右肩的着装形式则来自于印度的马吐腊地区 的造像。 这两种穿着的方式都是袈裟从左肩绕过到后面, 不同的是通肩式是从左肩到右肩后,袈裟覆盖右肩后从正 面绕过颈下,然后再将袈裟末端搭到左肩上固定(图1)。右袒式则是 从 右 腋 下 通 过,袒 露 右 肩,然 后 一 直 绕 搭到左肩上,从正面看袈裟斜向地覆盖在胸前。 这两种着装 样式的造像以后开始交替出现,随着佛教东传而传入中国。佛教造像艺术传入汉地后,佛陀造像又演化出一种新 的袈裟穿着样式 “对襟式”,这种袈裟穿着样式又称“褒衣 博带”式。 下 面 我 们 就“通 肩 式”、“右 袒 式”和 “对 襟 式”这三种袈裟披着方式,对莫高窟北朝时期佛陀造像的衣着分别进行分析。图1通肩式的披着方法一、通肩式袈裟有通挂左右肩之“通肩式”,这种披着方式是最常见的。在印度,佛着通肩衣出自犍陀罗地区,后传至印度马吐腊地区,马吐腊贵霜时期造像已身着通肩衣。通肩式大衣是犍陀罗及中国早期佛造像中的常用衣饰。关于通肩式的袈裟披着方式,义净曾说过:若对尊容,事须齐整,以衣右角,宽搭左肩,垂之背后,勿安肘 上,若欲带纽,即须通肩,披已将扭内,回勾肩后,勿令其脱,以角搭肩,衣便绕颈,双手下出,一角前垂,阿育王收稿日期:2012-12-18作者简介:余明泾(1977—),女,蒙古族,宁夏银 川 人,讲 师,硕 士,研究方向为服装染织史、工 艺 美 术 史。E-mail:ninayu@163.com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3 卷40像,正当其式[1]。 文中清楚说明了袈裟的披着方式,并以阿育王像为例 证,即 是“以 角 搭 肩,衣 便 绕 颈”的 通肩。在敦煌莫高窟北朝时期的洞窟中,可以看到很多着此种类型袈裟的佛陀造像:敦煌第285 窟北壁东起第 一、二禅室之间壁画西侧一尊禅定佛(图2)、254 窟西壁中央说法佛(图 3)、第 263 窟北壁前部上层佛陀(图4)。 这种“通肩式”的袈裟,“以赤布僧伽梨通覆双肩,包裹全身,襟交于肩后。”,一般是看不到袈裟内穿着的。在古代印度的佛陀造像身上,就有很多此种类型的袈裟。 如现存柏林印度博物馆的出自2~3 世纪印度犍陀罗地区的佛陀立像(图5),这尊佛陀立像身着袈裟就是“通肩式”的。 加尔哥达的印度博物馆收藏的佛陀 立像(图6),其来源于5 世纪的印度马吐腊地区。 这尊佛像身披通肩式袈裟,与犍陀罗风格的造像相比,衣着 更加贴体轻薄。 还有一尊公元474 年也就是印度笈多王朝时期的佛像,也是身披通肩式袈裟(图7)。 虽然这 三尊佛像出自印度不同地区,但可以看出“通肩式”是一直都有的佛陀衣着样式。 佛教自西域传入中国后,这 样的造像衣着形式一直存在。 公元4~5 世纪的出自若羌县(楼兰)的壁画上绘有身着通肩式袈裟的佛陀(图8)。 现存德国柏林的一尊新疆巴楚县吐木休克遗址出土的木雕坐佛(公元5 世纪),结跏趺坐,双手 做 禅 定 印,着通肩式袈裟(图9)。余明泾:敦煌莫高窟北朝时期的佛陀造像袈裟穿着方式的分析第1 期41二、右袒式右袒式袈裟即斜披袈裟,以赤布僧伽梨绕腰络腋,覆左肩,袒右臂,露出内服僧祗支(衬衣)。 此为印度衣服之式,袒臂便于劳作行动。关于偏袒右肩的袈裟,在《大智度论》卷七《佛土愿释论》中说:“佛初成道,菩萨夜三昼三,六时礼请,偏袒右肩合掌言… …”[2]在莫高窟北朝洞窟以及其他同期的石窟寺中,就有很多这样袒露右肩的佛陀造像。 如在克孜尔石窟出 土的公元六世纪的托钵立佛版画,立在莲座上的佛所披袈裟就是右袒式的(图10)。 在河西石窟中佛陀造像也有很多此种类型的衣着。(一)右袒式袈裟的披着方式的分类依据不同的披着方式,将莫高窟这一时期佛陀造像中出现的右袒式袈裟 的样式归纳为三类。(1)右袒式披着方法一:右袒式袈裟的披着方式是从左肩绕到背后,绕 过右臂袒右胸将袈裟末端向后搭至左肩固定(图11)。如 第 268 窟 西 壁 的 交 脚佛像(图1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