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历史伴随初中生的成长
让历史伴随初中生的成长
【摘要】不同的知识在人的成长中有不同的作用,历史知识以其真实性、客观性、教育性等对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重大意义。所以作为历史教师除告诉学生一些历史知识外,应该思考历史的教育功能。
【关键字】历史教学 历史知识 人格培养
2011年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中在历史课的性质中提到“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学生在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中需要正确的引导,可历史课在今天的升学压力下,对学生的教育功能逐渐下降。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今天的中学生吸烟、喝酒、染发、穿奇装异服、打仗、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他们迷失了自己,就像一个迷路的孩子。初中阶段历史的教育功能是能运用到学生思想的矫正中,运用历史真实具体的历史人物形象和客观科学的历史评析,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进行积极影响。
一、借古看今教育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
英国诗人雪莱写道:“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历史,它往往回以惊人的相似度,再以出现”。所以历史是一面镜子,古人就常常运用历史来警示自己。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写以“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唐太宗经历隋末农民大起义,知道人民力量的巨大悟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我们常说“出于蓝而胜于蓝”古人亦能如此,今人怎能视而不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鲍叔牙教给我们学生宽容、理解他人,不计较管仲的自私,更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对于学生在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历史学科的知识不会给人带来直接的物质收益,可历史是生活的教科书,它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令人身心愉悦,以人物、故事的典型形象使中学生主动思索做人的道理,讲求人生修养、志向与情操。现今中学生品德上的缺失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每个教育者应该关注的问题。古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首位,说明个人修身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个人修养对个人成功发展具有决定意义。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在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曾谈到,其父母如何从成才的大处着眼对他进行历史教育,而没有因为他有数学天分就让他偏重数学学习。杨振宁说: “1934年我念完初一,暑假我父亲想找一个人来教我。他没有找一个人来教我数学,也没有找一个人来教我物理。他去找雷海宗教授。那个时候雷是清华大学的历史系教授。…雷先生就介绍了他的一位得意的学生,叫做丁则良。丁后来是一个很有名的历史学家。…现在回想起来,这对于我这个人整体的思路,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远比我父亲那个时候找一个人来教我微积分要有用得多。”可见历史影响了杨振宁一生。这里我并不是要夸大历史知识有多么大的作用,而是想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中学生成长的思想教育产生积极影响,这比让他们记住几个问题更有价值。
二、历史知识培养初中生坚韧不拔的毅力
如果要问当今的初中生最缺少的是什么?我想是毅力!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学生们的这种怕吃苦,怕累的思想非常的普遍。我们的历史课堂就应该把坚韧不拔的毅力种到学生的心里。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他整天进行演算,光计算过的稿纸,就整整装了几麻袋,终于初步论证了这一猜想,创造了欧洲人用计算机都没能做到的奇迹;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一个个倒下,最终还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困难面前我们不低头,学生把这种精神带到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流生出现。
坚韧的毅力是你战胜困难、不顺与苦难最有效的手段。这种东西是一个一个事件、一个一个历史人物战胜困难熏陶中形成的。像司马迁,他由于李陵一案身受宫刑,蒙受大辱,但他终于顶过磨难,发愤写完了辉煌巨著——《史记》。再如现代的华人张士柏,他经历了从游泳健将到高位截痪的巨大变更,却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反而将它化为动力,勤奋学习,完成了许多健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还有张海迪、李政道……逆境中成材的名人不胜枚举。正如人说:“苦难是所学校。”现在中学生怕吃苦,打扫教室都喊累。相比上面提到的人,让我们感觉学生毅力的匮乏。历史知识的教育能将这些人的事迹和毅力在教师的讲解中,潜移默化中注入学生的思想里。
初中生模仿力很强,他们正处于自我塑造的关键期,他们开始认识自我,有意识的形成自我和发展自我,渴求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有助于自我成长的滋养,在了解历史上那些著名成功人士的成长之路,以此作为自己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历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成长需求,通过借助历史伟人的成功案例,对学生进行示范性引领,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健康发展,这既是历史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历史教育的归宿。
三、历史知识培养初中生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