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植物生长物质
(一)乙烯的发现 (二)乙烯的生物合成及其调节 (三)乙烯的生理效应﹡ 五、乙烯(ethylene,简称ETH)。 (一)乙烯的发现 1901年 俄国植物生理学家奈刘波推断豌豆幼苗产生的“三重反应”是乙烯引起的。 1934年 英国的甘恩证明了乙烯是植物的天然产物。 1935年 美国克罗斯认为乙烯是一种果实催熟激素。 1959年 伯格等人测出了未成熟果实中有极少量的乙烯产生,随着果实的成熟,产生的乙烯量不断增加。 1965年 乙烯被公认为植物的天然激素。 (二)乙烯的生物合成及其调节 AOA 、AVG - 缺氧、解偶联剂、 自由基、Co2+ - 干旱、成熟、衰老、伤害IAA、水涝 + 成熟 + ACC合成酶 蛋氨酸(Met) 乙烯 S-腺苷蛋氨酸(SAM) 蛋氨酸腺苷转移酶 O2 乙烯形成酶 5’-甲硫基腺苷 (MTA) 5’-甲硫基核苷 (MTR) 腺苷 (Ade) MACC 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 氨基氧乙酸 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 乙烯抑制黄化豌豆幼苗的伸长生长,使其失去负向地性而横向生长。(A) 乙烯抑制黄化绿豆幼苗的伸长生长(B);乙烯使黄化绿豆幼苗胚轴加粗生长(C)。 ①乙烯的三重反应 (三)乙烯的生理效应 1.改变生长习性 * 第五章 植物生长物质 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内合成的,通常从合成部位运往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生理活性物质。 目前公认的5大类植物激素: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和乙烯。 一、生长素类(Auxin ) (一)生长素的发现和种类 (二)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与运输 (三)生长素的生理效应﹡ (四)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一)生长素的发现和种类 1.生长素的发现 (1)1880年 达尔文父子的向光性实验。 (2)1926年温特(Went)发现了生长素 (一)生长素的发现和种类 (3)1934年,荷兰的科戈等人。从燕麦胚芽鞘分离和纯化出刺激生长的物质,经鉴定是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简称IAA)。 1.生长素的发现 金丝雀虉草 燕麦 天然生长素类 Indole-3-acetic acid (IAA) 吲哚-3-乙酸 4-chloroindole-3-acetic acid (4-cl-IAA) 4-氯吲哚-3-乙酸 Indole-3-butyric acid (IBA) 吲哚-3-丁酸 phenylacetic acid (PAA) 苯乙酸 2.生长素的种类 人工合成生长素类 Naphthalene acetic acid (NAA) 萘乙酸 2-methoxy-3,6-dichlorobenozic acid (dicamba) 2-甲基氧-3,6-苯乙酸 2,4-dichlorophenoacetic acid (2,4-D) 2,4-二氯苯氧乙酸 2,4,5-trichlorophenoacetic acid (2,4,5-T) 2,4,5-三氯苯氧乙酸 分布: 大多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尖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等 运输: 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反向的运输,称为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二)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与运输 (三)生长素的生理效应 1.促进生长 双重作用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对离体器官和整体植物效应有别 2.促进插条不定根的形成 3.对养分的调运作用 4.生长素的其他效应 促进雌花分化、引起顶端优势、促进子房膨大,形成无籽果实。 抑制花朵脱落、叶片衰老和块根形成等。 (四)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1.酸生长理论 生长素促进H+向细胞外输出→细胞壁酸化→一些水解酶活性增加→细胞壁松弛→细胞内压力势降低→水分进入→细胞伸长生长 2.基因活化学说 当IAA与质膜上的激素受体蛋白结合后,激活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并将信息转导至细胞核内,使处于抑制状态的基因解阻遏,基因开始转录和翻译,合成新的mRNA和蛋白质,为细胞质和细胞壁的合成提供原料,保持细胞的持续生长。 (一)赤霉素的发现及其种类 (二)赤霉素的运输和形式 (三)赤霉素的生理效应﹡ 二、赤霉素类(Gibberellins) 1.赤霉素的发现 赤霉素(Gibberellins GA) 1926年 赤霉素是日本人黑泽英一在研究水稻恶苗病时发现的,它是指具有赤霉烷骨架,并能剌激细胞分裂和伸长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1935年 日本科学家薮田从诱发恶苗病的赤霉菌中分离得到了能促进生长的非结晶固体,并称之为赤霉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产品手册】黑石Blackstone_业务宣传册Brochure_bxmix-brochure_市场.docx
- 诊断报告伪造.pptx
- {安全生产管理}港口安全知识培训PPT43页.pdf VIP
- 设备安装调试方案.docx VIP
- 宪法学(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课件第8章“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pptx
- 2024届衡阳市高三统一考试(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 2023中国婴童护肤白皮书.doc VIP
-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知识梳理.pdf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测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中层干部测评表.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