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科术肛门瘙痒症58例.docVIP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科术肛门瘙痒症58例.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科术肛门瘙痒症5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科术后肛门瘙痒症58例 【关键词】 肛门瘙痒症;术后并发症;辨证施治;熏洗;中西医结合疗法 肛肠科术后肛门瘙痒症属于外因引起的继发性瘙痒症,是肛肠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身心健康及术后康复带来较大的困扰。2007年1月-2009年3月,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肛肠科术后肛门瘙痒症58例,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凡符合下列标准者可纳入观察。①痔切扎术、肛瘘切除(开)术及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患者(多数行一期根治性切除术)。②起病一般在术后2~10 d,发作时仅有阵发或持续性肛周皮肤瘙痒,无原发损害,瘙痒限于肛门及周边皮肤。③排除湿疹、神经性皮炎、虱病、疥疮等;排除术后药物引起的肛门瘙痒者、术前有肛门瘙痒者及术后治疗不满疗程者。共58例纳入观察,其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58.4岁;混合痔24例,肛周脓肿19例,肛瘘15例。   2 治疗方法   2.1 辨证论治   2.1.1 风湿型 肛周皮肤瘙痒,切口边缘皮肤黏膜水肿明显,常突起直径为1~2 cm大小,或遇冷瘙痒加重,得暖则减,肛周皮肤刺痛或胀痛,常入夜加重,舌淡红,苔薄白,脉濡或浮紧,多见于痔术后。治以利湿消肿、疏风止痒。药用消肿止痛洗剂[1](苍术、赤芍、大黄、野菊花、草乌)+三子洗剂(地肤子、蛇床子、五倍子)+苦参、羌活化裁。   2.1.2 湿热型 切口边缘皮肤持续瘙痒,切口分泌物及渗出液较多,瘙痒呈持续或阵发性发作,白天尤甚,常遇冷缓解,舌苔薄、白腻或厚腻,脉濡缓或滑,多见于肛瘘及肛周脓肿术后。治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药用坐浴止痒洗剂[1]加减:苦楝皮、马齿苋、牡丹皮、鱼腥草、龙胆草、枯矾、蛇床子、白蔹、地肤子、苦参。   2.1.3 血虚生风型 肛门微微作痒,犹如虫行,皮肤干燥无渗出,无皮损,入夜稍加重,舌淡或微红,脉细或正常,多见于术后切口收口愈合或疮面结痂时段。治以养血润肤、祛风止痒。药用养血润肤饮加减:当归、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赤芍、白芍、苦参、白鲜皮、防风。   上方每日1剂,文火水煎30 min,每剂煎2次,共得1 500 mL药液,加温水先熏洗后坐浴,2~3次/d,每次熏洗5 min,坐浴时间5~10 min,温度约为35~40 ℃。临床应用时应根据年龄、体质和兼症差异随证加减药物。   2.2 西医及微波治疗   口服西替利嗪片(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10 mg,1次/d;中药坐浴后瘙痒处皮肤涂擦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注意勿涂至切口肉芽组织,3~4次/d。同时给予微波(南京康友公司产品,型号:MODEL YWY-ZK型)肛周照射治疗,每次20 min,功率(15±1)W,1次/d。   2.3 一般治疗   术后切口每日换药,清洗,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干燥,便后及时清洗肛门,忌食刺激性和过敏性食物,避免局部搔抓,坐浴及清洗勿用过热或过冷水以免肛周皮肤受刺激瘙痒发作。   2.4 疗程   7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如经治疗症状未消失则给予第2个疗程治疗,症状消失后随访3月。   3 结果   49例患者治疗4 d肛门瘙痒症状完全消失,其余9例患者肛门瘙痒明显减轻,继续第2个疗程治疗,结果8 d内症状完全消失。随访3月,无1例肛门瘙痒症状复发。   4 讨论   肛门瘙痒在中医学中被称为“痒风”、“谷道痒”(《诸病源候论》),由大肠湿热,蕴结生虫引起。中医有“诸痒属虚、属风”、“热微则痒,热胜则痛”、“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之说。本症病因涉及血、风、湿、热、虫毒等,病机以正虚邪恋,风胜夹湿,兼余热虫毒。治疗以止痒为主,临证辨析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祛风利湿。“风为百病之长”,风善行而数变,常夹湿邪为患,治疗应重视祛风利湿法的应用,药用苦楝皮、马齿苋、牡丹皮、白鲜皮、防风等。②消肿止痛。皮肤中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通过它们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可以产生各种感觉,完成各种神经反射。肛门痛觉由肛周皮肤表皮、真皮交界处的游离神经末梢传导,而痒觉至今尚未发现特殊的痒觉感觉器,所以,一般认为痒和痛是由同一神经传导,痛的阈下刺激可产生痒,故临证止痒必先止痛,止痛即止痒,而止痛又有活血止痛、清热止痛、消肿止痛及理气止痛等区别,应灵活用药。黄柏、野菊花、川芎等有较强的抗炎镇痛及抑制神经中枢作用。③清热杀虫。肛周脓肿及肛瘘均为湿热蕴结,术后余热未清,临床上则多表现为夹热夹湿症状,肛肠科术后则表现为皮肤黏膜易水肿疼痛;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等有害微生物均可认为是中医的“虫积”,辨证时可加入具有抗炎、抗病毒、抗真菌及抗寄生虫等功效的中药,如苦参、明矾。④养血生肌。“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在治疗中应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