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话题作文偏题的泥潭.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走出话题作文偏题的泥潭

题目:石头 石头甲:……成了铺路的鹅卵石。原来还想不通,后来顿悟了:自己是什么就该当什么。有什么资源便要做什么。 石头乙:……在名艺术家的打造下,这块小石头里面竟然真的有玉石。 看来,真的有资源的东西总是能够被别人所认识,也最终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石头丙:有着流浪者的精神,于是到处流浪,哪儿都有他的朋友、他的家。他想:自己没有创造什么价值,但是却活得很充实,那么自己的资源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题目:定位 (倒数第二节)“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是人才,任何的抱负和志向都需付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挖掘自己,全方位地比较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最后一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可,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如何走出话题作文 偏题 的泥潭 路桥中学 叶继恩 话题:认识自己的资源 一个第九次失业的青年在垃圾箱边碰到一个翻垃圾的老头,老人指指垃圾箱说:“愿意跟我捡资源吗?”青年有些糊涂。老人又拿出一叠硬纸板说:“它们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你可能也是。”青年仿佛被震了一下。老人满怀希望地说:“我老了,但我也是资源,我是有用的,我想积累些资金做老板。”青年向老人鞠了一躬,走了。今天,他在深圳开电脑公司,挺忙碌的。 请就此材料以“认识自己的资源”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话题作文“淡化审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的疆场。然而,“淡化审题”?不等于“忽视审题”,信马由缰,必然招致人仰马翻。不少同学因为审题失误而偏离话题。 一、审题出偏 1、忽视了概念的内涵 话题有时是以一个概念的形式出现的,比如“诚信”、“欣赏”、“选择”等。概念都具有特定的内涵,似是而非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就有走题之虞。 2001年全国卷话题:诚信 诚实守信 《赤兔之死》 忠诚 其实,这与“诚实守信”是不同的概念。 资源 《现代汉语词典》: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 《辞海》: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来源。 由以上可知,对应于人,则是“固有的,能利用的,有价值的”。 由“认识”两字可知,价值往往是潜在的,未被发现的或未被确定的。 由“自己”两字可知,写的应该是事物本体,一般是人,用寓言体则为物。 立意: 主要以敏锐的目光、清醒的头脑认清自己作为“资源”的价值,找准方向和位置,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风的价值》 1、风是我们自然环境中的一种自然资源,有了风,自然事物的动态也更美了。 2、风还能预告季节。 3、风还可以带来活力。 4、风还是无污染的纯洁能源。 话题:珍惜 一枚远古时代的铜钱,在当时来说只能充当它所拥有的面值,而如果到现在,它就是稀世珍宝,是什么让它有如此大的变化?是珍惜,珍惜让它脱离群体,穿越时空…… 珍惜:珍重爱惜。 2、忽视了背景语的指向 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种情境,不同的背景语引发的思维走向是不同的。只有审清了背景语的思维指向,才能保证写作中思维模式与文题内在文脉的贯通。 请看下面一则材料: 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含,处处显现。“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辨的哲理太多太多: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请以“人生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审读背景语,我们就发现,要求我们谈论的哲理应是矛盾对立的双方,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己之所欲,滥施于人”;孔子的“入世”与庄子的“出世”;谭嗣同式的“我自横刀”与文天祥式的“隐忍以行”……有的人忽视了背景语中的提示,抓住“哲理”便作文章,写成“忘记历史是一种背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这一些虽是哲理,但是,缺少矛盾对立双方的哲理是不符合命题者意图的。 这则材料的重点是两方面,首先抓住老人的话的三个层次:垃圾箱里的硬纸板是资源,放错地方的资源;捡垃圾的老人是资源;九次失业的青年是资源,还未找到合适位置的资源。三者共同的特点是有用,但是还未放在合适地方发挥其作用。其次,是与老人对话前后的青年所处的不同状态,灰心失意和有自己的事业充实忙碌的对照,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