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选”贫困生-雪中送炭还是“伤口撒盐”-.docVIP

“竞选”贫困生-雪中送炭还是“伤口撒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竞选”贫困生-雪中送炭还是“伤口撒盐”-

“竞选”贫困生:雪中送炭还是“伤口撒盐”?   新华网北京10月17日电大学要求贫困生演讲“比穷”,得票高者可获助学金近日,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这一竞选贫困生的做法引发舆论关注。“中国网事”记者调查发现,“竞选贫困生”的做法并非个例。如何让真正贫困的学生在得到资助的同时保有尊严?   学生“比穷”伤自尊 学校拒绝受访   近日,沈阳大学学生小李发布微博称,自己在申请贫困生助学金过程中遭遇了尴尬的一幕,即要认定贫困生资格,获取助学金和奖学金,就必须在全班同学面前“比穷”,自揭伤疤。“这让我在同学面前觉得抬不起头来。”   “有的人愿意讲,得票自然多,可像我这样不爱讲的,肯定没人投给我啊!这样真的公平吗?”学生小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虽然家庭贫困,但父母常教育要自立自强。“我虽然不觉得比人低一等,可还是很介意谈起家境的,我不想让人同情,更不想成为别人的笑柄。”   记者16日晚致电沈阳大学宣传部陈部长,他表示确有其事,但事情“已经基本处理完了”,拒绝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提出要到校采访,陈部长说:“这个事儿还需要再报道么,我觉得没有什么可报道的吧!我们校内也都有一些措施和举措了,我们肯定会站在学生角度考虑学生的感受,但程序上我们学校也有自己的想法。那你就按照你个人的方式吧,我们这几天也有别的事情,没时间接受采访。”   竞选“贫困生”侵犯弱势群体权利与尊严   “这种自揭伤疤的做法太不人性,伤害了贫困生的隐私权”“这是学校伤口撒盐,学生出卖自尊”“这算什么,是比穷还是比人气啊?”不少网民对“竞选贫困生”的行为感到诧异和愤慨。一位山西网民写道:“家里真贫困又有自尊心的孩子是不愿意讲的,我就是这种情况,这类孩子的心灵往往更加脆弱。”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沈阳学生也表示,一些同学家庭确实比较困难,如父母有残疾,有的男学生还要给母亲擦身等,这些情况确实在他人面前难以启齿。   然而,这样的事,一直在高校中发生,而且情节几乎一模一样—早在2006年,就有媒体报道,某学院为解决“假冒贫困生”和非贫困生欠交学费问题推出过类似的举措。   也有网民对此类行为表示支持。网民“liqinzgqd海风”表示,“现在贫困造假的太多,学校也是无奈而为之,总比暗箱操作、助学金助了纨绔子弟强!”   而激烈的争论中,有网民认为学校这样做也有其“无可奈何”之处。网民“火毁天堂”发帖称:“我做过几天辅导员,评选贫困生确实是非常头疼的事情,尤其是新生,对其家庭情况不了解,也不能全信他们写上来的贫困申请,更麻烦的是几乎班里所有学生都能在当地民政局开出困难证明挨个打电话联系家长调查又遇到大面积说谎,每个人都有充足的理由,更夸张的是居然有家长和你商量五五分成弄评议小组,结果小组成员又被贿赂,选的是自己的好朋友,把钱平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在国家助学金方面,怎样把助学金发到真正贫困、需要帮助的学生手中,是教育部门、高校面对的一道难题。为此,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贫困生评议办法,要求各校成立评议小组,“评议”申请者的贫困情况;有的学校用“竞选法”把“评议小组”扩大到了全体学生,让贫困生上台讲述自己的贫困故事,来赢取资助。这些做法是伤害贫困生的隐私和尊严的,但考虑到诚信问题,“不得已”而为之。   “在帮困助学中,作为受助对象,贫困生的声音沉没了。这种局面,不但可能导致帮困政策的偏差,而且会使初衷良好的帮困政策起到反效果。避免这种局面,就是尊重贫困生的人格尊严,给予贫困学生平等的参与政策制定的权利,这才是真正的帮困。”熊丙奇说。   新華網北京10月17日電大學要求貧困生演講“比窮”,得票高者可獲助學金近日,沈陽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這一競選貧困生的做法引發輿論關註。“中國網事”記者調查發現,“競選貧困生”的做法並非個例。如何讓真正貧困的學生在得到資助的同時保有尊嚴?   學生“比窮”傷自尊 學校拒絕受訪   近日,沈陽大學學生小李發佈微博稱,自己在申請貧困生助學金過程中遭遇瞭尷尬的一幕,即要認定貧困生資格,獲取助學金和獎學金,就必須在全班同學面前“比窮”,自揭傷疤。“這讓我在同學面前覺得抬不起頭來。”   “有的人願意講,得票自然多,可像我這樣不愛講的,肯定沒人投給我啊!這樣真的公平嗎?”學生小劉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己雖然傢庭貧困,但父母常教育要自立自強。“我雖然不覺得比人低一等,可還是很介意談起傢境的,我不想讓人同情,更不想成為別人的笑柄。”   記者16日晚致電沈陽大學宣傳部陳部長,他表示確有其事,但事情“已經基本處理完瞭”,拒絕接受記者采訪。   記者提出要到校采訪,陳部長說:“這個事兒還需要再報道麼,我覺得沒有什麼可報道的吧!我們校內也都有一些措施和舉措瞭,我們肯定會站在學生角度考慮學生的感受,但程序上我們學校也有自己的想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