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爱传播得更远一些”
“让爱传播得更远一些”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6日 09:2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CNTV | 手机看视频
首播
重播
个人档案
●出生年月:1974年9月
●任教学科:中学物理
●毕业学校:河北平泉师范学校
●从教地点: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乡中学
●任教经历:1995年9月,围场县棋盘山镇五道川小学;1997年9月至今,围场县哈里哈乡中学
郑爱华老师在讲课。(资料照片) 投稿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光明日报社社办公室(请注明“最美乡村教师2012投稿”字样)
投稿邮箱:zmxcjs@gmw.cn
联系电话:010 郑爱华的人生箴言:教书育人是我的梦想,我爱这份工作,更爱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我不能完成我的梦想,但是我要让它延续下去。
同事的评价:他永远都想着如何帮助别人、照顾别人。对学生极端地热爱,对同事非常地关心。住学校宿舍时,他永远是住在最外面靠门的地方。平时晚上的最后一节自习,他总是让女老师们先走,自己替她们盯完自习再回家,而他却是离家最远的那个。
哈里哈乡中学教师 孙小东
学生的评价:2002年郑老师给我们上课时,45分钟的一节课他最少也得喝15次水。但我们班当年仍然取得了全县中考第二的优异成绩。郑老师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著,都将深深影响我们的一生。
郑爱华曾经的学生 李大鹏
“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个鼻咽癌中晚期患者。我决定在我弥留之际,无偿捐献我的眼角膜、肝脏、肾脏、皮肤、造血干细胞等一切可以捐献的器官和组织,如果因为我的身体过度虚弱,不能捐献器官和组织,就把遗体捐献给医学院做科研用。”2011年12月7日,年仅37岁的山村教师郑爱华在《器官遗体捐献申请书》中郑重地写道。
日前,记者来到对亭沟村看到了骨瘦如柴的郑爱华,因为病情恶化,他已经不能说话了。
“生病期间,我曾受到社会和许多好心人的帮助,这种关心和照顾是用物质方式回报不了的,为了能让他们的爱心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所以我决定无偿捐献我的器官和遗体。”郑爱华的妻子李景云一字一句地向记者转述着他从喉咙里发出的含混不清的声音。
“能干一天,就得干好一天”
1995年,从平泉师范学校毕业的郑爱华被分配到家乡围场棋盘山镇五道川小学做教师。21个孩子是他走上讲台的第一批学生。
“他高高壮壮的,”作为当年这21个孩子中的一个,张国飞回忆说,“上课的时候很严厉,下课跟我们一起打篮球。”
一次,郑爱华生病了,坚持给孩子们上课,并给每一个孩子热好他们从家里带来的午饭。等到自己吃饭的时候,他发现桌上有一小筐鸡蛋,那是班上21个同学从家里给他带来的。
农民出身的郑爱华明白,这是孩子们最淳朴的祝福方式。在他的眼里,这一个个鸡蛋比人参、鹿茸还要贵重百倍、千倍。
从那刻起,郑爱华知道,自己这辈子离不开孩子们,更离不开教师这个岗位。
两年后,郑爱华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调到哈里哈乡中学任物理老师。他讲课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学生们爱听。他带过的毕业班物理成绩在本学区的6所中学里名列前茅。
2002年,郑爱华感觉到咽喉有点不舒服,鼻子经常出血。在妻子和家人的劝说下到医院检查。鼻咽癌!检查结果如同一个响雷炸醒了他所有的幸福美梦。医生告诉家人:“患这种病的人平均存活期是3至5年。”而这年,郑爱华仅仅29岁,女儿郑一凡刚刚出生10个月。
“能干一天,就得干好一天!”在北京做完化疗后,郑爱华坚持回到了讲台。
他每天照常去上班,一节课也不耽误。郑爱华教的是初中物理课,每次上课的前一天他总是将实验室收拾得非常整洁,将每一名学生的实验器材准备好。上课时,他总是拎着一大杯水。因为嘴里已经不分泌唾液了,讲课时说话又多,要经常喝水。可是,他又不敢多喝,生怕水喝光了出去倒水耽误时间。
“他永远想着照顾别人”
曾经与郑爱华住同一宿舍的孙小东记得,在哈里哈中学的宿舍里,永远是郑爱华住在最外面靠门的地方。“围场的冬天冷得很,学校的小锅炉又不热,呼啦啦的寒风吹进来,刺得骨头凉。”郑爱华坚持在门口,别人劝他:“你可以让新来的住外面。”郑爱华却笑笑:“门口总得有人住,我堵住门口,别人就暖和了。”
平时晚上的最后一节自习,郑爱华总是让女老师们先走,以保证她们的安全,自己替她们上完自习再回家。其实他是离家最远的。
“他永远都想着如何帮助别人、照顾别人。”郑爱华的同学韩冰告诉记者。
韩冰忘不了他们刚刚到平泉师范读书的那段日子。1992年11月份的一个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