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碰撞及解决之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品牌碰撞及解决之道

品牌碰撞及解决之道:警惕“攻击性传播”登堂入室大约是在五年前,攻击性传播就已然隐见一丝朦胧身影。某企业老总在一本营销专业刊物上大谈投放广告的五大目标,其中有一条颇为触目惊心,那就是“让竞争对手闹心”——事实上,这也为我们深刻洞察攻击性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激烈的竞争环境只是攻击性传播产生的土壤,而攻击性传播的大行其道,本质上却是因为竞争战略的需要:在一个市场追赶或领跑的漫长过程中,要想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时刻保持对竞争对手的压迫感,无疑是极其有效的方法。 攻击性传播原本是个异类,并不为人知也未被人接纳,比如遥远年代的牙膏市场的对比式广告,其实就是攻击性传播的雏形,但其时攻击性传播只被视为一种异类,并未引起太多人注意。但目前攻击性传播的大面积蔓延,大有登堂入室之情状。更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对攻击性传播的态度也有了质的转变,从一开始的拒绝到暧昧地支持再到明确地支持。笔者最近在某著名跨国公司的一份竞标书上看见这样一行字:此份文件的目的,在于聘请一个专业的公关机构,来支持未来几年我们公司“进攻性”的公关项目。而一直以“人和精神”著称的LG集团,也曾在其新年致辞里明确表示:今后将会增加一些进攻经营。 PFT品牌研究室认为,虽说因果相连,但攻击性传播作为一个正常的传播手段,本身并无任何罪过可言,真正应该予以批判的是那些品质低下、手段卑劣的操盘手。相形之下,找到一条规范实施攻击性传播的道路,无疑更有意义。你该如何防御来自于竞争对手的攻击,又该如何制定内涵健康、可以磊落示人的攻击性传播??? ?事件: “年度大片”: 中国联通“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在2003年底和2004年初,在网络上盛传的一则音频文件《年度大片》,成了中国联通“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则以香港热门电影《无间道》为蓝本而巧妙改编的文件,于轻松诙谐之中,将中国联通CDMA移动通讯服务的种种不成熟和弊端,进行了夸大化的处理。由于《年度大片》巧妙地嫁接到《无间道》的场景之中,又赋予了其一个全新的生活化情节,因此具备一定的可信度,较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共鸣。因此,它对中国联通的品牌伤害是显而易见的, 坊间据传中国联通亦进行了反击,不过笔者并未有幸得见。但由此足见,该《年度大片》已造成了事实上的攻击效果。好在这场引起巨大反响的攻击性传播,始终保持在道德底线之上,当事双方都保持了必要的克制。除了见招拆招之外,并没有使用更卑劣的手段,也未冲冠一怒,将之引爆成一个更大的行业危机。这使得我们在回味这则案例时,竟然有些许的赞赏,尽管我们也遗憾地看到,中国联通在其中受到不小的伤害。 “连想,都不要想”: 元庆很生气,后果不严重 联想集团高调宣布鲸吞IBM的PC业务,不亚于在全球IT市场投掷了一颗重磅炸弹。焦点之中的联想集团不仅是风光无限,同时也必须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质疑。更要命的是,联想集团于此时还遭遇了竞争对手的侧翼攻击。在台湾,惠普在媒体上打出了大幅以“连想,都不要想”为主题的攻击性广告。由于“联想”与“连想”谐音,因此该广告的攻击可谓赤裸裸毫不掩饰,大有公然挑衅之势。情急之下,就连一向温文尔雅的联想少帅杨元庆,也终于难捺心中之火,公开表达了自己的雷霆之怒。然而就在业界准备坐看联想、惠普龙虎斗的时候,这桩口水官司却因为惠普表示了适度的歉意而和解。 让人玩味的是,一直都强调恪守“惠普之道”的惠普,为何一反常规地拿起攻击对手的武器。难道仅仅是一次所谓的冲动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业界人士认为,由“联想+IBM”整合而成的新联想,其综合实力已对惠普的市场地位形成了巨大威胁,这就是为什么惠普一反“竞合之道”的本质原因。好在毕竟是纵横业界的巨擘级企业,惠普的及时清醒再加上联想集团的无暇旁顾,才使得它没有机会去品尝“冲动的惩罚”。 蒙牛惊魂: 谁敢陷害成长冠军? 发生在蒙牛身上的攻击性传播,是笔者所知最为惊心动魄也是最为云山雾罩的案例。之所以惊心动魄,是因为的确有一家卷入其中的品牌传播机构遭遇牢狱之灾。之所以云山雾罩,则是因为至今公众仍不明晰到底是谁在陷害蒙牛。谁敢陷害蒙牛这支成长冠军,公众只有猜测的权利。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只有蒙牛的“一家之言”,这次攻击性传播的所展现出来的整个事件原貌,也并不那么令人信服。 复原此次事件的真实原貌,无疑是艰难的。根据公开的材料以及蒙牛总裁牛根生的媒体专访,这次令蒙牛惊魂的事件,大致脉络如下:2003年6月,蒙牛竞争对手XX公司出资600万扶持北京XX品牌传播公司,对蒙牛实施虚假新闻诽谤。最终蒙牛通过有关部门和公安机关的配合,成功将该团伙破获。但最终蒙牛以德报怨,未对竞争对手XX公司提出诉讼,而是希望其下不为例。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蒙牛确实遭遇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攻击性传播。但由于只有蒙牛的“一家之言”,事件的其他各方均处于“失语”状态,因而该事件也有不少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