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相位绕射元件的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纯相位绕射元件的设计

PAGE 1PAGE 1純相位繞射元件設計Design Of Phase-only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林世穆* 賴聖棠Lin, Shi-Mu* Lai, Sheng-Tang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光電技術研究所摘要繞射光學元件(DOE),近來應用日漸廣泛,可應用於DVD讀寫頭,及光束整型、光束分離等。本文設計一光完全穿透而僅改變光波相位的純相位元件,採取疊代傅立業轉換法(Iterative Fourier Transform algorithm, IFT),並採用步階量化的方式來產生二維的DOE元件。最後結合Pnoise法及二階段IFT法,對成像品質再做改善,其繞射效率()、動態範圍(DR)、訊號雜訊比(SNR)分別為75.43%、48.72%、2.39。關鍵詞 : 繞射光學元件、疊代傅立業轉換法。投稿受理時間:89年10月16日            審查通過時間:89年12月17日ABSTRACTRecently,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DOE) have been applied to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the pick-up head of DVD, beam shaping and beam dividing, etc. We design a two-dimension phase-only DOE by using IFT and step quantization algorithm. Performance of our design can be evaluated by diffraction efficiency (), dynamic range (DR) and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Finally, we combine Pnoise and two-stage IFT algorithms to improve the diffraction pattern. The results of diffraction efficiency, dynamic range, and signal to noise are 75.43%, 48.72%, and 2.39, respectively.Keywords: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IFT algorithm. 壹、 前言 繞射光學元件(DOE)是近十餘年才發展出來的新興光學工藝。傳統光學元件是利用折射及反射的原理來設計,如透鏡、反射鏡,往往都只具備單一功能。繞射光學元件是利用光的繞射原理來設計,而且一片的DOE就可取代數片傳統光學元件的功能。繞射光學元件是一種相位型光學元件,利用表面厚度變化的浮雕結構(surface relief)來調制入射光波前,使得最後在繞射場能得到所設計的光場分布。它的功用可做徑向強度調制,對入射光的波前做改變,使得在像平面產生預先設計的圖形分布,例如光束整形(Beam shaping);可做軸向強度調制,在給定的範圍內產生預設的強度分布,例如DVD、CD-ROM的讀寫頭;也可做為分波傳輸及分波聚焦的元件,例如白光入射後可產生彩色的點陣分布。繞射元件的主要製作方式有半導體製程(semiconductor processing)、直接刻畫(direct writing)、全像術(holography)、及鑽石切削(point diamond turning)等,本研究以半導體製程為準。 繞射元件的設計已發展許多種的演算法。1972年由Gerchberg及Saxton所發表的疊代傅立業轉換演算法[1],此法利用快速傅立業轉換(FFT),對光柵面及成像面作正、逆傅立業轉換,並修正每次所造成的相位差,直到成像面的光場強度分布能愈來愈趨近設計圖案的強度分布。本方法的優點是能很快的獲得不錯的繞射效率,但對於光點間的均勻度卻不能有效的控制。模擬退火法(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2],這是利用熱力學上熱處理的原理,有時候要得到特定的分子結晶必須將材料先加熱再降溫,所以模擬退火法的概念是不斷的提高虛擬溫度,避免僅得到區域的極小值,而得到全部區域的最小值。利用此種思維的運算法成像能達到最佳的狀態,但運算相當費時且效率不高。虛擬區域(Dummy Area)法[3],基本上仍然是GS演算法,但它在訊號區外加一些初始光場為0的虛擬區域來做疊代的流程,此法能大幅的壓低訊號雜訊比,但是必須增加空間頻寬。二階段IFT法[4],第一階段仍為IFT法,第二階段則根據階數的不同來執行不同的流程,用意在於希望不必增加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