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化的研究实施的方案...ppt

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化的研究实施的方案...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化的研究实施的方案..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化研究》 申请报告 报告内容 一、课题提出及选题意义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四、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五、课题的预期成果、组织分工、经费分配和实施步骤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课题提出及选题意义 基础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以及其所折射的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课题。在当前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措施中,除了加强各地各校硬件的标准化建设外,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师资均衡发展当属根本之策。而现阶段,区域内校际师资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十分突出,校际间师资 一、课题提出及选题意义 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十分突出,校际间师资力量发展到严重失衡的状态,直接影响了基础教育全面、健康、均衡的发展,危及教育公平,带来一系列诸如择校、教育乱收费、教育机会不均等甚至腐败等社会问题。因此,解决区域内校际师资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就显得非常的必要和紧迫。而在解决区域内校际师资 一、课题提出及选题意义 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的过程中,县域校际师资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首当其冲。尽管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国家就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学教师在学校和地区之间的交流的政策,不少地方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对促进县域校际师资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目前这些政策措施大多属于宣传鼓励性质,还远未制度 一、课题提出及选题意义 化,操作性不强也导致实施困难重重,远未能普遍化。在今天城乡差距依旧较大的情况下,现有的政策措施还不足以改变现实。因此,必须将其制度化,建立稳定的教师双向流动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县域校际师资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显然,本课题的研究对解决这一问题进而对促进校际教育的均衡发展、对促 一、课题提出及选题意义 进校际教育的均衡发展、对促进整个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还有助于拓展并丰富我国教育管理学、教育政策学等学科的内容,对建立有中国特色教育管理学、教育政策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中所指的“教师流动”,是指教师在教育系统内部的流动,根据流动的空间不同,分为区域流动、城乡流动和校际流动,根据流动的性质不同,分为合理流动和不合理流动,根据流动的形式不同,分为市场流动与行政流动。“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是指在县区范围内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城乡流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流动和校际流动,特别是城乡流动。“教师流动制度化”是指使教师流动模式化、规范化、有序化的变迁过程,是对教师不合理流动加以引导和规范的过程,表现为教师流动制度从不健全到健全的发展过程。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建构基于教师个性化和学校多样化需求之上的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重点示范学校和普通与薄弱学校之间的教师双向合理流动制度及其支持系统,以实现县域范围内校际师资均衡发展进而实现校际教育的均衡发展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二)研究内容 1、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2、我国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建设的现状调查研究与效果评估研究; 3、国外中小学教师流动制度建设的比较研究;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4、我国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的设计研究,包括制度的内在构成(如,城市学校、重点示范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支教制度;农村学校、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到城市学校、重点示范学校学习进修制度;农村学校、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流失补偿制度等)、组成要素(如,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4、我国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的设计研究,包括制度的内在构成(如,城市学校、重点示范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支教制度;农村学校、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到城市学校、重点示范学校学习进修制度;农村学校、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流失补偿制度等)、组成要素(如,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流动对象、流动期限、流动原则、流动去向等)与运作模式(如,国家、省、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各自的职责、权力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研究; 5、我国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