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点解释.pptVIP

[PPT]-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点解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PT]-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点解释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疫苗。 艾滋病毒的研究(血清学实验室除外)应在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 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 第二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在实验室开展检测、诊断工作时,发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需要进一步从事这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经批准同意,并在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实验室中进行。    专门从事检测、诊断的实验室应当严格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 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与致病微生物直接接触的一级屏障是什么? 答: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 安全设备--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是最重要的安全设备; 可能产生致病微生物气溶胶或出现溅出的操作,除实际上不可实施外,均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以选用Ⅱ级生物安全柜为宜。 离心操作如使用密封的离心机转子或安全离心杯,且它们只在生物安全柜中开闭和装载感染性材料,则可在实验室中进行。 为何需使用生物安全柜? 考虑对操作人员,操作样品,操作环境的保护。 生物安全设备分类 1.超净台 2.抽风橱 3. CLASS I 一级生物安全柜 4.CLASS II 二级生物安全柜 5. CALSS III三级生物安全柜(又称手套柜) 1、超净台 正压柜 气流从顶部或底部经过过滤器后从操作区正面流向工作台面,被样品污染的气流排出柜外,没有循环气流。 超净台保护样品不受污染,适用于普通实验室或1级生物安全水平中对人员和环境无保护要求的实验。 2、CLASS I一级生物安全柜 气流经操作人员向内进入工作台面,被污染的气流通过高效空气过滤器外排出柜外,没有循环气流,是负压柜。 CLASS I级BSC保护操作人员和环境不受污染,适用于生物安全水平中对实验样品无保护要求的实验。 3、CLASS II 二级生物安全柜 层流负压柜 它们可以安全的保护样品、人员和环境。 II 级生物安全柜分为A型(30%排在室内 )和 B型; B型中又分为B1 (70%接管道外排) 、 B2 (100%接管道外排) 、 B3 (30% 接管道外排) 。 II级生物安全柜Airflow 生物安全柜空气流向 4. CLASS III生物安全柜 (手套柜) 全封闭的、气密结构的通风柜; 通过橡胶手套进行操作; 柜内保持至少120Pa的负压; 供气通过HEPA抽入内; 外排的气流经过双层HEPA过滤或经 HEPA后再经燃烧处理。 CLASS III 型BSC适用于BSL3、BSL4的生物实验。 高效空气过滤 工作人员安全 无涡流单向流空气 实验对象不受污染 手套箱式操作口 抽风橱 无 是 否 否 否 I级 有 是 否 否 否 II级 有 是 是 是 否 III级 有 是 是 是 是 生物安全装置异同 个人防护装备 实验室防护服 面部及身体保护 手套 鞋 呼吸防护 感染原因分析 80%不明原因,20%原因明确 20%中的80%操作人员失误引起,余20%仪器设备故障引起 导致感染的实验室事故多见 溢出和泼洒 针头和注射器 锐器、碎玻璃 动物或动物体外寄生虫的抓伤或咬伤 王秋娣. 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07年2月第二卷第一期 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 尖锐器具安全使用制度 实验室消毒防护制度 标本采集运输制度 废弃物处理制度 工作人员防护制度 差错事故处理制度 THE END THANKS 8Tlqu5-jh)YH2-M)Mqi%wCMAH8znQGEs0y%bk)USQ%GF$XHrnY5(L(2zg5mGpxBM*UpVjnGsmrvM1$rz$9zRlSNTQheVVOOqEInDMiOL3N5qRa46PdRpG)kY+RliKB$jj4Hcxp8!pYRdfG%QiGGYlOL2f)gad9C0Z9MfqdxnhOBqZuSGzk)DR85G-Pt4QJa#VF$qp*wqJO!1SiGP3lvbnmNAwjw33d)I0uA1wxs1%aeUBWQB4xlZBh!5AyEMEFdBShuR1!rR2PHj+2VUI0GQuG$bQrVKHno%bPJ9*6+LadLOF7mMmv0+i15qmb)s!G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