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學校外部公關 學校共關係
學校外部公共關係 報告人:M949113 陳文慶 M949114 呂少君 M949121 曾彩環 一、學校公共關係的定義 公共關係的定義 吳清山教授:是一個組織經由深思熟慮、有計畫和持續的努力,去建立、維持和促進與公眾相互良好的關係,進而增加公眾對於組織的認識、瞭解與支持,以增進組織發展和提昇組織效能。 學校公共關係的定義 學校本著教育的目標,透過有計畫的、長期持續性運用各種傳播媒介與活動,不斷和學校教職員工、學生與公眾進行雙向互動、真誠的溝通交流,以建立彼此的和諧、信賴關係,進而支持、協助學校完成教育活動,促使學校教育品質能不斷進步,以符合社會需求的歷程。 二、學校公共關係的類型 校內公共關係 校外公共關係 三、校外公共關係的內涵 學校外部的公共關係,就開放系統理論的觀念來看,實際上是一種學校與外界環境不斷進行交互作用的過程。成員透過各種努力,以公開、坦誠的心與公眾交往,目的則在於增進彼此了解以建立和諧關係、爭取公眾支持、完成教育目標。其包含以下六點: (一)學校與家長、社區民眾間的公共關係 (二)校際間的公共關係 (三)學校與行政主管機關間的公共關係 (四)學校與新聞媒體間的公共關係 (五)學校與民意機關間的公共關係 (一)學校與家長及社區的公共關係 學校與家長及社區關係的建立,歸納出主要途徑有五: 學校對家長及社區的瞭解 讓家長及社區瞭解學校 學校對家長及社區的服務 社區資源的利用 辦好教育 1.學校對家長及社區的瞭解 (1)社區調查:在分析背景資料時,所需檢視的主要變項如下: 2.學校對家長及社區的瞭解 (2)拜訪社區有力人士: 存在於非正式組織或次級團體中,不易發覺,需假以時日認真觀察後,才能找到。實務上,Lipham (1985) 建議可採用以下三種方法進行: (一)學校對家長及社區的瞭解 (3)電話訪問: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扮演一個關鍵性角色,良好的家長關係開始於頻繁的、坦白的親師溝通。除了日常溝通方法外,學校可設置各類服務專線(請假專線、申訴專線等)。 (4)參加社區活動:社區所舉辦的活動,如村里民大會、廟會、婚喪喜慶、社團活動或是社區總體營造活動等,都是和社區接觸的良好機會。 (5)鄉土教學:學校可運用鄉土教學,設計教學活動,使教師及學生較有系統、深入的瞭解家鄉與社區的風俗民情,有助社區關係的建立。 (6)參閱相關文獻資料:學校可蒐集社區內有關的史地文獻資料,從中獲取社區的相關訊息。 (7)實地參訪社區:可利用文康活動或假日時間,親自走訪社區,接 觸社區人士及自然、社會環境,是為最直接瞭解社區的方式。 2.讓家長及社區瞭解學校 (1)新聞媒體: 學校可利用的新聞媒體包括當地報紙、廣播、及有線電視,報導學校的重要活動。 (2)網際網路: 現今各級學校都設有專屬的網頁,使它能隨時提供學生、家長及社區民眾的各項最新資訊,並且可隨時利用電子郵件或電子留言版和公眾作雙向溝通。 (3)學校刊物、簡訊: 新生歡迎手冊、小型行事曆、家長手冊、專題手冊與其他出版品。 (4)家庭聯絡簿: 學校教師可利用家庭聯絡簿,對學生在校表現及學校給家長的訊息進行傳達,並獲知家長的反應。 2.讓家長及社區瞭解學校 (5)校務會議、教評會或課發會: 家長可藉著實際參與學校正式會議,可瞭解學校的實際的運作情形。 (6)親師座談會或班親會: 學校應成立家長會和班親會,做為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橋樑。 (7)說明會或座談會: 學校可定期或不定期的舉辦學校教學或校務說明會或座談會。 (8)成立學校義工隊: 學校可成立義工隊,招募熱心的家長或社區人士協助校務的推行,有助於瞭解學校校務的運作。 (9)邀請家長及社區人士參與學校活動: 例如運動會﹑園遊會﹑學生才藝表演﹑各項展覽﹑畢業典禮等,都可邀請家長及社區人士參加。 3.學校對家長及社區的服務 (1)提供社區教育: 運用學校人力﹑物力資源,推動適合社區居民需求的教育活動,這有助於提升學校與家長及社區人士的互動交流,並使學校成為社區教育中心。 (2)協辦社區活動: 社區在舉辦活動時,學校可以提供舉辦活動的相關經驗、人力、及物力支援,以協助社區活動的辦理。 (3)學生參與社區服務: 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工作,例如社區環境的清潔﹑訪問仁愛之家或安養院、提供樂隊參與社區活動等,這不僅可使學生服務精神,還可以培養學生對社區的認同與愛護。 3.學校對家長及社區的服務 (4)開放學校場地: 開放學校場地,供社區民眾使用,可達資源共享的目的。 (5)提供諮詢服務: 社區民眾在教育子女或日常生活中,常會遇到一些困難,卻缺乏解決這些困題的知識和能力,此時學校能運用教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肉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编制说明.pdf VIP
- 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docx VIP
- 高危新生儿眼病筛查分类管理专家共识(2024).pptx VIP
- 24J306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docx
- 汽车轮毂结构优化与轻量化设计研究.docx VIP
- 生物质呋喃基新材料呋喃二甲酸(FDCA)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备案.doc
- 2025年搬运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预测分析报告.docx
- FDCA行业动态报告:FDCA发展潜力巨大,下游制成PEF替代空间广阔.docx
-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第4版全套教学课件.pptx
- 预算编制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