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与21世纪艺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态、环境与21世纪艺术

生态、环境与21世纪艺术   当代艺术的当代性含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被重新界定。虽然当代性在世界不同的地域会有着相对不同的内涵,但在一个逐渐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不同地域的人们面对着越来越相同并相关的问题。冷战结束后的20多年加速发展的全球化进程,使世界不同的经济、文化、民族和社会得到了史无前例的互利性交流,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高科技设备的瞬息万变,地球上每个角落发生的一切几乎都可以即刻传遍世界。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之间似乎的确是越来越靠近了,地球也因此确乎变得越来越小了。然而,全球不同发展中国家在受益的同时,其自然的资源也受到了破坏性的开发和掠夺性的利用,而所造成的地球气候恶化、空气污染、大地和海洋资源的无限度消耗,也逐渐让那些最早倡导全球化的西方发达国家尝到了苦头。21世纪更加快速的全球化也使不同的文化、社会和宗教之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碰撞和冲突,息息相关的全球经济的动荡,更是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们处在一个对现状充满不安和恐惧、对未来缺乏信心和期待的忐忑不定状态。全球生态的急剧改变和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已经引起了全球越来越多艺术家们的关注。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从5月12日至9月2日举办的《博览1:纽约》展览即是以这样的主题探讨全球生态环境的变迁和社会政治的动荡给人类的生存发展造成的挑战和冲击。   最早倡导维护生态环境的艺术家,当属活跃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摄影家Ansel Adams(安瑟尔?亚当斯)。他对自然现象的入微观察、沉静思考和自觉保护,使他成为第一代环境主义者,对后来者的启迪和影响迄今不衰。《博览1:纽约》把亚当斯作为艺术中环境主义的先驱和旗帜而特别陈列,并以《沉思的政治》为题,就在情理当中。亚当斯对于自然的哲思态度也因此成为这个以“黑暗乐观主义”为主题的展览的基调,也就是说,在悲悯现代科技、全球经济和社会政治动荡给人类生存制造了史无前例的不稳定感的同时,对开启人类新时代的可能性并没有失去希望。冰岛艺术家Olafur Eliasson(奥利弗?埃里森)把取自冰岛最大的冰山上的巨大冰块直接布置在展厅当中,展厅的温度控制在冰点以下,观众在穿梭于这些凝固了时间的古老冰块之间的同时,现场体验到了埃里森与亚当斯一样对于原生自然的思考,而他的题目《你对时间的浪费》似乎是在暗示人类文明的历程不过是无尽自然历史中的短暂时刻。   回归自然还是推进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永远纠结难解的课题。回归自然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推进文明的努力也从来没有放慢过。美国艺术家Meg Webster(梅格?韦伯斯特)的动态装置《水塘》就把这个难题视觉化为室内的个案。这个貌似原生态的水塘及其中的一切植物和微生物,其实都不过是人为创造的结果,抽水泵、水管、脚手架和围合水塘用的橡胶材料,无不是人类工业文明的产品。这个人造自然的概念,与中国古代园林造景的概念有些不谋而合之处,但艺术家对工业产品不加掩饰的做法,凸显了人类在自然与文明之间选择的两难境地。现代人类文明从工业革命到科技和信息发展,再到生物和基因工程的飞跃式推进,使得对于回归自然的呼唤,既迫切而又无奈。21世纪应用生物科学的进步,可以让自然与非自然生命之间实现基因的对接和转换,生物变成了可以改变生命存在状态的一种软件,从而挑战达尔文的物竞天择的根本原理。由艺术家和策展人Josh Kline(焦希?克莱恩)策划的小组展览《益生物》(ProBio),以纽约新兴的艺术家为主,紧扣“黑暗乐观主义”主题,探索科技文明对人类身体和生存条件的冲击。华裔年轻艺术家程一安(Ian Cheng)的《熵斗士》结合电脑动画和录像剪辑演绎了技术和生物科学可能为人类世界创造的无穷无尽的变幻以及难以预料的结果。这种对人类文明――特别是现代文明――潜在破坏性的黑暗面的警惕和恐惧,令人震撼地体现在阿根廷艺术家Adrián Villar Rojas(艾德瑞安?维拉?若哈斯)的大型装置作品《动物的无辜》中。整个展厅就像是若干光年的未来人类文明消失之后由非人类发掘的一个考古现场,充斥着由泥块和混泥土制作的象征人类发明的多种物体。这些原本由人类创造的有象征意味的物体,在人类消失之后,到底会具有什么含义呢?它们还会不会被当做艺术品呢?   全球化所导致的世界经济的起伏不定、社会政治的动荡不安、都市化进程的无法放缓、技术无休止的竞争、人们对于信仰的逐渐丧失,这些都加速了人类对于已然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的自然的疏远。重新亲近、了解和返归自然,变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美国艺术家Marie Lorenz(玛瑞?罗仁兹)借助一条小木舟在纽约港的涨潮期与大浪潮共进退。这个名为《浪潮出租船》的计划,提供人们一个与早已经熟视无睹的真实的自然环境重新零距离接触的机会。由“随意国际”(Random International)小组合作的《雨屋》,是一个由数码技术控制的展厅,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