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时期苏轼创作与思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州时期苏轼创作与思想

黄州时期苏轼创作与思想   摘 要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二月,因乌台诗案被贬的苏轼抵达当时十分荒僻的贬谪地湖北黄州,日子过得比较清苦。面临人生突如其来的低谷,苏轼坦然面对,完成了苏轼向潇洒智慧的东坡居士的转变。黄州时期苏轼在创作上达到了一个巅峰境界,留下了精彩绝伦的“两赋一词”及其他优秀诗文。同时,苏轼获得了精神上的高度自由,他开始参悟人生,思想也真正走向了圆熟。   关键词 苏轼 黄州 创作 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1潇洒智慧的东坡居士   由于宋太祖立下了“不杀士大夫”的祖训,加上王安石、苏辙等部分亲友的多方营救,经历了牢狱之灾的苏轼在乌台诗案中幸免于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苏轼到达黄州贬所,寓居定惠院。初到黄州的苏轼人生地不熟,不仅要为衣食发愁,而且与亲友联系甚少,其实是朋友们不敢与他联络以免惹上麻烦,当时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苏轼的孤苦寂寞。   《初到黄州》作于苏轼刚到黄州时,一家人生活的困窘状况可见一斑: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苏轼与妻儿寄居僧舍,有时温饱都成问题,苏轼意识到自己“事业荒唐”,与一个毫无价值的落魄文人相差无几。   幸运的是,苏轼在黄州的老朋友马正卿不顾苏轼的戴罪之身,帮忙苏轼寻得一片荒废的旧营地。苏轼与家人辛勤劳作,开辟出一片田地,还修建起了居所——东坡雪堂,苏轼不无兴奋地自封为“东坡居士”。经过一些时日的经营,苏轼一家人的生活局面得以改善,至少不用再为衣食住操心,他们与当地的百姓相处融洽,过着普通农夫的生活。   虽然后来衣食无忧、扁舟草屐、放迹山水之间的日子无比逍遥,苏轼心中仍不免会生出无限的孤苦惆怅。苏轼给李端叔写过一封信,其中有这么一段:“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罪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寓居定慧院时,所写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同样流露出他难以言传的悲愁: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   夜深人静的时刻,月光黯淡,“幽人”难以安眠,在月下独自漫步,多少愁苦无人倾听,只好独自品尝。孤鸿惊飞,回首一瞥间,包含了多少外人根本看不透的哀怨,而那受到惊吓无处栖息或者不愿随便找一处地方就寄身的孤鸿,不就是我苏轼惨淡处境和落寞心绪的写照吗?   在广大百姓心目中,苏轼是一位敢于为民请命、性直坦率、光明磊落的正直官员。当他受到乌台诗案的牵连,杭州、湖州的百姓听说之后自愿做一个月的消灾法会来为他祈福。来到黄州,苏轼虽是一介有名无实的小官,依然怀有广施慈善、泽被苍生的愿景。在写给好朋友李常的信中,苏轼说:“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生死间……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   苏轼毕竟是一位有文化良知的文人,他无法舍弃亲民意识,心里始终装着国家与百姓。懂得体爱众生之人,才是真正领悟了大爱真谛的人,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能潇洒的诗意的活着。   贬谪黄州时期,苏轼远离喧嚣,寄情山水自然,精神上获得了极大的自由,至少不用受官场上的束缚。在黄州,苏轼的作品从之前的浮于世事回归现实,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同时,苏轼的思想也趋于圆熟,他内心坚守儒学,佛老与道教思想在他失意时给了他精神上的极大支持,可以说,黄州时期的苏轼是智慧的儒生,是达观的道人,也是超脱的释者。   2黄州时期苏轼的创作   苏轼在谪居黄州四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创作了诗歌约220首、词66篇、赋3篇、文约169篇,还有书信288封等,诸多名垂千古的篇章如两赋一词:前后《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以及前文提到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等均创作于这一时期。   2.1文赤壁下最伟大的抒情诗人   经过不断的自我反省,苏轼的心灵逐渐归于淡泊宁静,他懂得了热爱生活、随遇而安。对于这一时期的作品,苏轼自我感觉非常不错,他在《与陈季常书》中说:“日近亲阙甚多,篇篇皆奇”。   苏轼的文字从“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中解脱出来,他不再轻浮,不再锋芒毕露,“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过去这种大展身手锐意进取的入世精神已不适合他。如今,他把内心的情深爱真,宽容豁达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希冀融入黄州这片土地,继而呈现于自己那一篇篇精致绝伦的诗文作品中。这些文字全然是他真实灵魂的袒露,是在绝境之地走出坦途的透彻的生命哲学。   元丰五年三月,苏轼到黄州东南三十里的沙湖买田,途中遇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